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超化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分析

省强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 河南新密452385

摘要:本文以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原中央行人下山)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原因进行了探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实际,针对性提出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从巷道返修情况来看,返修支护方案整体实现了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对类似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特征;稳定性;控制;分析

1、工程概况

超化煤矿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埋深在660m左右,从地质勘察来看,巷道所在层位主要是粉砂岩,其中包含有较多的裂隙,也含有一定的钙质结核和黄铁矿,包含一层厚度在0.2m左右的泥岩,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根据现场勘测情况来看,最大的水平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大小接近29MPa,与巷道呈现出69°的夹角,巷道整体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地应力影响,虽然巷道围岩的强度相对较大,但是在巷道掘进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变形破坏问题。从巷道原支护设计来看,巷道设计采用的是锚网索支护。

2、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变形破坏特点

通过对22底板轨道下山下段巷道的现场观测来看,巷道主要的变形破坏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巷道在全断面出现了变形破坏问题,巷道两帮内挤明显、底鼓突出、拱顶下沉量较大。其次,巷道围岩不仅变形量较大,同时,变形速度相对较快,且出现了变形持续时间偏长的问题。从现场测量来看,很多巷道在掘进后的2d内,变形速度少则达到了12mm/d,多则可以得到110mm/d。从变形时间来看,巷道变形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部分地段甚至超过了15个月。从变形量来看,围岩变形量通常情况再280mm-1000mm之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更大的变形。第三,巷道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支护结构也有着明显的破坏问题,巷道表面的浆体开裂较多,同时,很多地段的锚索、锚索也出现了较多的破断。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修复,围岩的稳定性相对于先前有了提升,但是整体仍旧不能保证较长时间的稳定。

3、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首先,为了全面掌握巷道围岩内部结构,本次对巷道围岩结构进行了窥视。技术人员通过在巷道两帮、顶板10m范围内设置了钻孔窥视孔,钻孔窥视孔设置直径为64mm,深度设置为10m。

从本次钻孔窥视来看,在巷道表层0.5m的范围内,巷道围岩整体出现了严重破碎问题,在超过5m以外,巷道围岩整体完整性相对较好。同时,在2.7m到3m的范围内,巷道围岩整体较为破碎。此外,在巷道的右帮位置,表面到0.9m的范围内,围岩整体出现了完全破碎问题,在1.5m到2.5m的范围内,出现了较多的裂隙发育问题。从钻孔的窥视结果来看,巷道整体出现了相对较为严重的破碎问题,也有分区破碎现象的发生。

其次,巷道围岩强度偏低。技术人员对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全面的测定,测定情况可看出,粉砂岩的抗压强度为34MPa,泥岩的抗压强度为29.6MPa,围岩整体的强度不高,稳定性相对较差。

4、巷道返修支护方案

4.1巷道返修支护思路

综合考虑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特点,结合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本次在返修时,提出了前期对巷道进行柔性“加固”,中期对巷道进行高应力“卸载”,后期对巷道进行高强度“支护”的耦合支护方案。具体是:在巷道支护初期,选择使用锚杆、锚索、金属网等形成锚网喷主动支护结构,实现对巷道围岩力学性能的完善提升,最大限度的增强围岩支护的完整性,将围岩自我承载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在对巷道进行锚网喷支护时,给巷道变形预留出一定的变形量,让围岩在一定范围内有可控的变形空间,推动围岩高应力逐步向深部转移,实现巷道支护让压,严防出现高应力导致的巷道围岩支护结构出现失稳的问题。最后,全面综合考虑巷道出现的变形特点,在高应力“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巷道高强度混凝土壳体结构支护,为巷道围岩提供出相对较高的阻力,实现对巷道围岩变形的针对性“抗”,通过“稳、卸、抗”的支护思路,推动巷道实现全面稳定支护。

4.2巷道返修支护具体方案

根据上述返修支护思路,在本次返修时,设计采用了“锚网喷+底板锚杆+预留变形量+全断面封闭格栅拱形支架”复合型支护方案。

锚网喷支护具体参数:本次锚杆支护选择使用φ22mm,长度为2.5的锚杆,间距和排距均为0.7m,钢筋网选择使用φ6mm的经纬网,然后使用混凝土进行喷层,混凝土选择使用C20强度的混凝土。在对底板进行支护时,选择使用锚杆进行强化支护,锚杆参数选择使用φ22mm,长度为2m的锚杆,间距设计为1m,排距设计为0.7m。为了强化对顶板和两帮的支护,在巷道顶板进行锚索支护,参数为:φ18.9mm×8.3m,两帮锚索支护参数为:φ18.9mm×4.3m,间距和排距均设计为1.4m。为了逐步合理释放围岩压力,在本次锚索支护时,对锚索进行了低预应力加固,本次控制在15kN左右,更好提升锚索支护效果。

钢筋混凝土壳体支护参数:本次设计的格栅拱架净断面宽度为0.2m,高度为0.35m,对于纵向配筋选择使用φ22mm的螺纹钢,数量为6根;对于箍筋选择使用φ12mm的圆钢,间距设计为0.2m。对于格栅的排距,本次设计为0.7m,在支架立好后,将钢筋网全部铺设到位,选择使用钢丝进行绑扎,间距设计为0.2m。在完成立模后,选择使用长距离泵送的方式,将混凝土泵送到其中,本次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设计为0.4m,强度设计为C50。对于巷道底板设计为圆弧形,矢跨比例设计为1:9,矢高设计为0.6m,厚度控制在0.5m。

4.3工程应用监测

在对巷道进行支护后,为了对巷道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在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对巷道整体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测,监测结果可看出,在整个监测范围内,巷道变形量逐步稳定。从监测情况来看,支护方案实现了对巷道顶板稳定性的有效控制。巷道两帮最大的变形量在350mm以内,顶板和底板的最大移近量在430mm范围内,这表面巷道全断面的变形量军在可控的范围内,满足了巷道稳定性的要求。

5、结束语

综上分析,导致巷道出现大变形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巷道埋深相对较大、巷道围岩的性质影响较大、巷道原支护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等因素,这直接表明,深部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相对于浅部巷道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在深部巷道支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尽量设计采用复合型支护方案。

参考文献

[1]高议民.煤矿巷道锚网支护机理及围岩变形规律分析[J]. 能源与环保,2021,43(1):125-128.

[2]曹金钟,高乐,闫鹏飞,等. 采空区遗留煤柱下方回采巷道失稳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22,48(4):44-52.

[3]杨科,陆伟,潘桂如,等. 复杂条件大倾角大采高旋转综采矿压显现规律及其控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2):199-205.

[4]牛伟锋.辛置煤矿310轨道巷软弱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J]. 煤炭工程,2017,49(12):73-76.

[5]谢小平,吴刚,尉瑞,等. 断层附近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0,48(9):195-202.

作者简介:省强,男,汉,籍贯:河南.兰考,大专,毕业于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现就职于郑煤集团超化煤矿生产技术科,主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