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与坏情绪有关,如何有效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1

妇科肿瘤与坏情绪有关,如何有效护理

陈雪梅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妇科肿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情况,根据肿瘤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后者治疗难度较大,危及患者生命。据调查,包括妇科肿瘤在内的多种妇科疾病均与患者情绪有关,因此广大健康女性应保持平和、积极的心跳,主动调节坏情绪和坏心情,以免情绪问题诱发健康问题。此外,确诊妇科肿瘤的患者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免坏情绪导致肿瘤疾病加重。妇科肿瘤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经期混乱、无法受孕等问题,此时患者不仅承受生理上的痛苦,更加存在心理上的负担。对此,护理人员应关注妇科肿瘤患者情绪与心理状态的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关怀,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与配合度,改善疾病治疗的效果。

  1. 健康宣教

很多患者听到肿瘤两个字就自然而然代入到癌症、绝症等状态中,进而产生极大的恐惧、悲伤心理,有的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耽误治疗时机。护理人员要做的就是纠正患者及其家属对妇科肿瘤疾病的错误认知,通过健康手册、宣教视频、讲座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科普不同肿瘤疾病的差异以及相关肿瘤疾病的危害性、治疗方式等。正确认识疾病是主动配合治疗的开始,护理人员还应保持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为患者解答有关疾病的提问。健康宣教工作应贯穿妇科肿瘤诊疗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可建立有关妇科肿瘤防治、护理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编辑发送科普文章或视频,深化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知,培养患者正确的治疗理念。

  1. 心理干预

妇科肿瘤患者往往遭受疾病折磨,出现腹痛、经期异常等问题,疾病症状会对其生活造成影响,患者心理负担也会逐渐加重,确诊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将达到顶峰。对此,护理人员应落实人性化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在进行疾病知识科普的同时了解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解答和宽慰,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进而消除负面情绪,预防疾病加重。护理人员可定期开展护患之间或患者之间面对面交谈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患者吐露心声,倾诉烦恼,并且能够从护理人员或其他患者讲述中获得更多力量和信心,形成积极的治疗心态,感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够为患者展示不同治疗方法的积极治疗成果,进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调整交流的方式,以专业、客观的态度告知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注意事项与风险,详细讲解预防风险的措施,减少患者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在患者身体状态支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通过多种娱乐和运动方式放松自己的身心,转移注意力,提升治疗的信念。

  1. 综合护理

妇科肿瘤患者受疾病影响,身体技能与免疫力较差,更加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房清洁与消毒,保持正常通风,每日使用紫外线进行室内杀菌。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病房管理,禁止无关人员打扰患者,并为住院患者提供电视、电话、杂志等多种娱乐工具,转移患者注意力。

  1. 静脉血管管理

化疗是妇科肿瘤临床治疗的常见方式,但长时间高频率治疗会对患者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导致针头恐惧与疼痛,降低了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静脉血管管理,在化疗时选择静脉穿刺,对于输液量较大的患者可建立2个静脉通路,以免长时间输液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造成患者焦虑或疲劳。每次化疗前需输注生理盐水,确认通常后即可注入化学药剂,且化疗完成后也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稀释药物。若输液时患者感到疼痛则应停止并检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1. 运动干预

妇科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应该参与康复训练,逐步提升机体功能,改善健康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期间可选择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走、爬楼、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监测工作,了解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若指标异常则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频率,预防运动损伤。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运动状态以及各项指标制定下一阶段康复训练计划,逐步提升运动强度,增强患者心肺功能与肌肉强度。康复训练建议在餐后1~2h进行,且每次运动之前应完成热身训练,以免出现拉伤情况。

  1. 延续护理

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应延续到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出院前叮嘱,告知患者出院后服药、训练、护理等注意事项,并在患者出院后每隔1周进行一次电话或微信随访,了解患者后续治疗情况,询问患者各项指标状况,并通过多种平台宣传化疗知识与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应提醒患者下次化疗时间,并在随访中给予患者支持,解答患者有关疾病的疑问,提升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患者需接受化疗或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而负面情绪又会对病情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落实人性化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做好疾病知识科普,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