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何燕

越西县南城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6650

摘要:小学美术课上,教师总会为如何上好欣赏课而烦恼,容易就陷入一言堂。实际上,这与师生双方均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当他们感到迷失时,及时给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学时间,不能完全占用或取而代之。同时,培养他们对问题的质疑和解决能力。要知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要善于利用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切不可过多依赖教师。

关键词:美术教师;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1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原本就是培养审美素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可靠途径。这里,我们总结了美术欣赏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审美情感和提升审美能力。透过一副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感知美的魅力,提升个人的审美情感、能力,增强艺术修养。

拓展文化视野。作为中华文化的构成部分,学生可以欣赏各个阶段、地方、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由此,了解地方文化的风格,帮助自己打开新的文化视野。

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作品大多都有较高的想象、创造力,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也能够激发个人的想象、创造力,在创作中找到丰富的灵感。

培养艺术、文化素养。美术作品原本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学生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也会逐步地提高个人的艺术、文化素养,顺应时代的格局和文化的变迁。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当下的研究现状,我们得知不少美术老师并未关注美术欣赏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再加上教师自身的观念也十分老旧,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美术课上,无法激发学生内心对美术欣赏的热情。同时,教师也并未对教学内容做出动态地更新。更有甚者,美术课直接就是沦为自习,根本谈不上引导。久而久之,小学美术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示范绘制一份图案,接着要求台下学生自己临摹。学生只要学会了绘制这种图案,便代表教学任务达成。由此说明,该种教学方法十分不理想,对师生双方均是不负责的表现。除上述外,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倾向于详尽地解说欣赏资料,如某副世界名画。殊不知,小学生年纪尚小,不具备很高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也就很难听懂这些专业的解释,其结果可能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令氛围变得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美术教师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应用方法

3.1培养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内心对美术作品有着极高的兴致,其能动性得到激发,他们才会参与课堂互动。兴趣既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动机,能够促使学生去自主地探索。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是培养美术素养,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审美能力的得力举措。为此,教师要想办法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对美术课抱有期待与i活力。如欣赏《清明上河图》这副艺术作品时,在导入环节建议观看一份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利用电子白板来展示各个片段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和体会什么是艺术作品,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运用多元方法,刺激学生的视听觉,使其对本节课保持浓厚的兴趣,唤起他们内心的学习热情。因此,艺术鉴赏指导工作中,教师必须要认清兴趣的地位和重要性,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夯实艺术鉴赏概念的基础,让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分析其他艺术作品,理解作品内涵与精髓空打下牢固的基础。

3.2采用生活化方式展开欣赏教学

“生活化教学”实质上是将生活情境和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对活动的参与欲望,使其在生活中正常地学习,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获得海量的知识,陶冶个人的情操。小学美术教师要秉承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现实生活和特定情境就,将生活中看到的艺术作品巧妙地引入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如,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搜集形状各异的工艺品,说说自己为什么热爱这种工艺品,与工艺品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等。一方面,引导学生加入教学活动,去体会作品讲解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将教学目的成功地转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在沟通对话中领略艺术的崇高魅力,得到个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解放。

3.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到边欣赏边思考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人的思维均是围绕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提出质疑、进行分析与解决。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同样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就自主思考,提出疑问。如此,学生才能完全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有个人的想法与就意见,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这部作品,教师需要提前给学生设定若干问题,要求他们去思考。如: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画法?这种画法对整幅作品有什么用?你觉得这副作品想要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主题呢?利用上述问题,让学生在鉴赏中主动地思考,发现并且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讲解一副作品前,教师先要简单介绍梵高这位画家的生平史,分析他的艺术特色。同时,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会反思,对艺术作品给予客观地评价。由上可知,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边欣赏边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3.4利用多媒体展开欣赏教学

伴随课改的持续推广,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学科本身,而是延伸至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不同的领域。课堂上涉及到诸多丰富的美术资源,在有限的课时里,做到信手拈来,满足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需求。依托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很好地避免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驰骋古今中外,获得广泛的教学资源,让师生在美的知识海洋中倘徉。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必须善于利用合理的多媒体方法来组织教学,确保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出壳了》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了一则童话故事,带领全班同学徜徉于南极、沼泽、湖泊等地,让他们学会识别地球上的卵生动物(大雁、恐龙等),大家看得很仔细。课堂末,教师又播放一则视频《丹顶鹤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倡导爱护自然、保护动物。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美术课程直达学生的内心,触及他们心底的脆弱。接着,用画笔描述心中的感动情怀,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匹及的优势。多姿的生活和逼真的画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在持久的观察与训练中,学生也会产生联想,拥有更高的表现力。

3.5结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实践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创造的前提。利用实践练习,学生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欣赏作品时保持浓郁的热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同个审美对象,不同成长环境和学识水平的学生,他们的审美意味和个人理解也会有区别。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勇敢表达和说真话,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另外,教师在实践中也应当总结与创新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4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形和发展需求,转变课堂模式与方法,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和文化素养,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周鸣.家长,2022(20)

[2]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J].钱烨.小学生(下旬刊),2022(06)

[3]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贾蕊.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