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工作落实落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让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工作落实落地

陈镇海

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408300

摘要公民的道德意识是指社会实践中,国家全体公民反映彼此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现象的心理过程。它是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道德冲突的内在心理因素,核心是道德行为。具体讲,小学的公民道德意识就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小学生彼此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现象的心理过程。它是调整学生之间道德冲突的内在心理因素。培养小公民道德意识,是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部动力。是德育工作长河中的一股巨大洪流,这股洪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河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发挥着导向、动力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意识;落实落地  

在社会生活正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今天,孩子们在学校受到的公民道德教育将为他们树立正确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今后一生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以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理想为内容的小公民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很多德育教育工作者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就是感觉到其教育效果不显著、不持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就是对于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道德认识尚未明确,缺乏独立的道德观念,易受联合观念的影响,形成错误的道德认识和错误的处世哲学,如认为好的东西都应该属于自己;认为班中厉害的学生才算得上勇敢;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等等。

2)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意志是指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泄的努力。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有限,造成道德意志薄弱,也很想好好去做,但由于克制不了自己,就会做错事情或有不持久的道德行为产生。

3)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指的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制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积极的道德情感将会在学生身上形成正确的观念、行为。反之,消极的道德情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和羞辱感,如某学生损坏了集体的东西,认为不就是赔几个钱吗?再如,某学生违反了纪律,认为那么多同学都违反纪律了,没啥了不起的。这些错误的态度和想法是受消极道德情感驱使的结果。

4)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就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不良的道德行为方式多次没有受到制止,就会成为一种动力定势,即养成一种坏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对别人的东西乱拿乱用;有的学生脏话连篇,伸手打人等。

因此,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提高认识、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将以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理想为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落实好自理自立、诚实待人、利人利己、努力学习、文明礼貌等教育要求,不断强化学生自身内化过程。

一、将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道德教育因素。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全面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场所、主阵地。我们教师应以思想品德课为契机,全方位、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正面、反面教育。除此之外,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都含有一定的思想教育任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门学科的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所教班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从而挖掘该门学科思想教育因素,寻找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好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实践中加强体验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如开展以团结合作为题的即兴队会,通过小型竞赛使学生掌握团结合作的要领,明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道理。再如,设计好大一棵树评比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培养。

3、用教师的道德魅力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对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影响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楷模,时时刻刻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严以律己,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典范,如得到学生帮助后自觉说声谢谢,离开时学生说声再见,别小看这简单的几个字,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一次,我借班参加赛课活动,在课堂上我仍没忘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课堂气氛和谐、热烈,回答问题准确率高,我不断表扬学生们,学生自发向我道谢。这就是我的礼仪唤起学生的文明行为。再如,我所教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孩子,每次单元检测只要我在场,该生成绩很好,我不在场成绩就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一天,这个孩子走到我面前说:

老师,您给我一张您的照片,行吗?我好奇地问你要我的照片干什么?他回答我看着您的照片答卷,我就不害怕了。我真的为这位学生准备了照片,放在该生的铅笔盒里,以后的检测无论我在与不在,他的成绩都很好。所以,我要向大家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孩子的心贴近教师的心,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知行统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永恒的、无限的。

二、将公民道德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1、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我感悟。例如道德与法治课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发展;课内教学留有余地,加强课后延伸。这种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说真话,不说空话、大话、假话,使学生有安全感,流露出真情实感,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学生明白一些道理需要在宽松的环境里自我感悟,这是培养小公民道德意识很重要的方法。

2、让学生收集资料,自我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少年儿童对它形成正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以往的道德教育我们采取灌输、提出要求、检查等教育方法,效果不显著。现在应采取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法,如对于文明礼貌习惯要求,我们组织学生收集礼仪小常识,学生将资料整理、归纳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知识丰富、全面,就连如何接打电话过马路须知的要求也很详细,学生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一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违反纪律或不拘小节,是因为一些礼仪常识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就知道如何去做,也不违纪了。通过收集资料,学生了解到许多道德知识,明白了一些道理,统一了认识,并产生了正确的道德评价与判断,使其成为道德行为准则。由此看来,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在德育工作上多想办法,常抓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J].新教育(海南), 2021(31):2.
[2]王萍.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J].教育界, 2021, 000(022):P.66-67.
[3]王芳.培养公民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J].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2021, 000(009):P.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