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浅谈如何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孙诗韵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职业中学    636400   

摘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多鼓励学生愉悦地自主地全身心阅读,“悦读”,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兴趣。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阅读  悦读

一:逐渐培养农村留守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新课程目标下,要求教师教师放弃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掌握整个课堂。老师必须一方面注重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好少年。而想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优生,肯定离不开良好自主课外阅读的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首先得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此之前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必修课,多鼓励学生愉悦地阅读,“悦读”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兴趣。

农村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阅读”、“不想阅读”、“没时间阅读”的情况,除了电子产品的影响,还有就是学生接触的各类书籍有限,不愿多动脑,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的“主流思想”扼杀了学生的潜能和创意,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农村中职学生相对而言基础就更差了,所见所闻都有限,不像底子厚、见得多、想法多的孩子一样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试想,将课堂交给一群作文错别字成堆、甚至写不出像样的作文的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他们真的能自主学习吗?

   如果基础再薄弱一点,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连拼音都认不全,如果分成小组,就只有那么个别学生勉强能自学一点东西,大部分都是打着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幌子在窃窃私语。一节课下来除了闹哄哄的说话声就只剩下“闲得无聊”。

二、以兴趣为师,将阅读变成趣事,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从小接受的教育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但是农村孩子踏实朴素,对世界照样充满了好奇心,思想比较单纯,如果抓住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也就事半功倍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试着将阅读变成他们比较喜欢的形式。

   在班上可以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以一带二,以少数带动多数;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还可以进行各类知识竞赛、用朗诵、演讲、相声小品、讲故事、舞台剧等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文化变成一举一动传达到每一个人眼中心中。设置奖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大展身手。可能一开始一些学生会胆怯害羞,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了,一旦他敢于踏出第一步,自然会越来越好。

     再比如,阅读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每个人读后感想肯定都不尽相同,阅读需要思维参与、情感参与,想象再创造。 将“阅读”变为“悦读”,适当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及时抽查。

而这些形式都是在告诉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说不定班上就有未来的企业家、艺术家呢!

读书之境界,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是读书境界分类中重要的一组。所谓“有我”,强调观物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投射、浸染到被观察的事物中去,使原本客观的事物带上明显的主观色彩。而“无我之境”,则像极了金庸先生笔下用意念比武的情节,到达“物我合一”的至高无上的灵魂契合。[1]我们要让学生逐渐从“有我”到“无我”。

三、教师做好榜样作用,思维碰撞,不空喊口号

   为人师表,自然得做好榜样。老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会有意无意模仿老师学习老师的很多习惯,不管好坏,所以,老师要正确树立榜样。

    引导学生思维,发挥无边的想象,将自己所领略的东西变成一幅幅真实画面展现出来又有何不可呢?

   学生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再创造的过程肯定不完全一样,这个时候老师就不能将所谓的“主流思想”、“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了。要肯定他们所想,并予以鼓励,以后他们肯定会更加有自信,也会逐渐更有兴趣。如果可以的话,每天都给他们时间读一篇文章,每节课都花十分钟时间让一位同学讲一讲自己心得,或者每节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所读的文章,课堂肯定会精彩纷呈。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多鼓励自卑的学生

   俗语云:五根手指还长短不一。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所以为人师表应允许课堂上存在错误,甚至对于自卑的学生,只要他敢于发言,哪怕是错的,我们也应该对他的勇气予以鼓励,这样他才有可能会有下一次发言,而下一次发言就有可能是正确的,为了这“下一次正确”的可能性,必须要多为他加油打气,肯定他回答问题的勇气。欲当良师,先当益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创新思维。  

五:创设活动情景,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里的耳濡目染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若能与家长一起双管齐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微信群里给家长推荐一个故事,或者一些简单的文学知识,让家长回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如果不知道,家长则讲给他听或者督促他去查找,既增加了课外知识也增加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父母的鼓励也是极其重要的,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阅读也要分层次进行,对学生所阅读的文本要全程“监控”,掌握学生动态,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文化水平,将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多样化但是不能杂乱化。

要让一个人喜欢阅读并不难,但“喜欢”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会用功。前者全凭感情,后者要靠理智。

全凭感情读书的人,也会全凭好恶去选择书,范围狭小,最多只能“渊”而不能“博”。凭理智读书的呢,也许会全看书的实用性,选择并不感兴趣的书籍。这两者,在理智上,我比较尊崇后者,但是,在感情上,我还是喜欢前者。

书是温和可亲的,可以为我们解闷解惑,可以情感共鸣,达到心灵的融合。让我在无形之中,体会心人生苦乐。[2]书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好伴侣,我希望所有人都能领略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1]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出版集团

[2]靳佩芬《书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