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4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王靖[1] 应苗红[2] 刘雯[3] 康芸宾[4]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具有紧密结合国情、多领域交叉、面向微观管理、农业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等特征,结合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素材。文章分析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针对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课程的特点,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扩招班新农人的实际案例,校企行三方构建典型思政案例库,从“三农”价值观、乡村事务参与度、生态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四个维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课堂研讨方案,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一、前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而培养什么人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由众多课程构建而成,每一门课程最终形成对人的培养,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而作为课程数量庞大、涉及面极广的专业课更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系统集成的思想政治影响力,实现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同时,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课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农业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阵地,要合理谋划课程布局,将课程思政作为源头活水,培养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家庭农场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的新型职业农民日益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作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需的理论技能,较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和创新创业意识,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掌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并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内含与时俱进特点及鲜明的农业特色,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汲取大量的教学案例,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何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挖掘时事热点、优秀三农人物及组织等思政元素,让学生主动吸收,切身感受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增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农业从业者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学农为农事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及创新精神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本文将从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思政内涵、思政内容设计和路径方式等方面,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二、课程思政内涵

(一)确立立德树人思政教学目标

2017年,教育部提出实施“十大育人”,而课程育人排在“十大育人”之首。这里的“课程”实际就是课程思政,“育人”指的是立德树人,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思政教学的前提。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人才,“育人”先“育德”,二者有机融合。二十大再次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是在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热爱农业、精益求精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和大国三农情怀。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建准备、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个方面。面向的对象包括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工作的农场主,也包括家庭农场生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既包含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也涵盖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的总体把控。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必须以时代使命责任、专业素养、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为培养目标,将“三农”价值观、乡村事务参与度、生态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四个维度融入其中。“三农”价值观包括对我国“三农”发展成就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与使命感;乡村事务参与度主要包括通过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奉献精神和耕读传家、劳动致富观念;生态环保意识主要包括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和自然和谐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自然平衡生态系统;产品质量意识主要包括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高标准,坚持国家相关质量规定等工匠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学生为中心建设思政内容

结合课程特征,针对教材特征和扩招班学生学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施教。扩招班学生有着丰富的产业实践和社会工作经验,课程思政教学应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与学生的产业实践和课程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更好地融合落地,完成专业建设、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库组织,使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浸润实现同频共振。因此,需要构建好完善的思政内容为思政教学打下基础。

与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的重大成就、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及时事形势等都可以用于进行思政教学,尤其要与部分扩招班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件相结合。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涉及我国农业建设成就和农业文化,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我国取得脱贫攻坚行动的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课程涵盖的农场选址、清洁生产、生态循环生产技术等多个领域知识交叉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和自然和谐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自然平衡生态系统;农场品质量安全内容和财务管理,有利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坚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认真细政负责的工匠精神;农业相关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科学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思政课程案例设计是思政教学的基础。针对该课程教学大纲的七个教学知识点,进行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案例选择及内容建设。每个案例往往会包括多种思政学习内容。例如对当前农产品产生的农药残留、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增强其专业责任感,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结合农产品追溯体系、三品一标管理及认证、清洁生产和生态循环等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该课程的思政内容建设具体包括:

1)认识家庭农场,主要从家庭农场的界定出发,通过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挑战,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从宏观角度讲述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2)家庭农场相关政策,主要从家庭农场相关补贴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其他扶持政策等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于家庭农场的支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农业的热情和不念初心的使命;从家庭农场相关土地政策,培养学生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3)家庭农场的规划创建,强调自然环境是家庭农场的选址基础,培养学生自然和谐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自然平衡生态系统;从家庭农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培养学生高效利用资源,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耕读传家、投身“三农”,励志乡村全面振兴

4)家庭农场生产管理,针对区域特色和农业生产实际构建的鱼沼果、猪沼稻、猪沼果和鱼菜共生等生态循环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的奉献精神;通过介绍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上的融合应用和植物工厂、立体化种植等新模式,讲述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如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让同学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责任感。

5)家庭农场产品营销,褚时健创建的褚橙故事,再讲品牌标志的要素构成、设计理念等知识与诸橙的品牌标志相结合,既能让学生在讲授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褒,又能在褚橙的故事中悄无声息的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知农爱农事农的三农价值观。

6)家庭农场财务管理,讲述编制和分析家庭农场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利用招宝农场案例中主人公的创业成功经历,增强学生创业自信心和对于农村农业的热爱,同时,利用班内新农人的真实报表数据可以让学生对标自己产业,增强同学们的大国三农情怀。通过讲解财务指标计算和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培养学生全面细致分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7)家庭农场农业文化,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农耕文化到近代的农业发展,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并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近期国际粮食变动情况和我国粮食所取得的成就,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已经达到475公斤,而全球77亿人平均粮食拥有量为351公斤,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与方法选择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关键。需要在常规授课的基础上,灵活采用线上线下、耕读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防止“表面化”“两张皮”“硬融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厚植学生耕读传家的三农情怀。

1.“校企行”三方联动,联合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

结合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特点和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各章节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构建思政案例、视频、动画、微课、新闻、政策文件等教学资源,并利用技能交互平台VR虚拟场景,智慧职教、云课堂、职教云、超星学习通多平台,实现学生时时学习思政、处处学习思政。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依托各级家庭农场产业联盟、市县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等联建实训基地;聘请行业技术能手、乡土专家作为校外师傅,所在家庭农场作为实训基地;利用学徒班、扩招班学生自办家庭农场扩充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感受优秀示范家庭农场和优秀人物,用身边实际案例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农业文化传承、弘扬担当精神,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

2.“需求导向、问题驱动、耕读结合”双元双场景教学模式

教学整体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按需施教”的教学理念,从家庭农场生产岗位实践需求(任务)出发,总结经营管理问题,结合学情设计农闲农忙、分散集中、课堂课外、线上线上的耕和读教学方式,构建并实施“需求导向、问题驱动、耕读结合”双元双场景教学模式

。采用现场教学、双元教学、实践演练、课后延伸等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内容由“理”向“实”,落实大国三农、绿色发展等课程思政要求,紧扣岗位需求和产业发展布置实践任务,突破和解决家庭农场岗位技能、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分类教学、因需施教,针对扩招生生源特点,体现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可以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来告诫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谨遵家庭农场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坚守职业底线和社会责任。同时,采取观看国内示范性家庭农场视频案例、线上校外师傅连线等线上交流和线下游学方式,给学生树立时代的榜样,夯实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比传统生产方式和清洁生产及生态循环生产方式的差异,自觉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

根据课程本身的教学特征引入思政元素,让整个课程内容充实有趣,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加深了学生的代入感,并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除了课堂讲解,还要融入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个性化定制环节,进一步加深思政教学的效果,将课程思政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巩固了学生思政觉悟与意识。

3.运行“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思政教学反馈机制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依托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按照“3362”教学实施流程融入课程思政开展教学。“3”教学过程包括3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延伸;“3”课前预习包括3任务,“6”课中学习实施6步曲,“2”课后延伸涵盖2内容。

课前预习注重调研分析,精准判断学情,设立教学目标,选取最合适的思政融入点。课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运用问卷调查法、任务单教学法、问题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设计3方面内容:一是发布融入课程思政的学习任务单;二是开展调查问卷,为增值性评价提供数据;三是推送学习资源和课程思政资源课中学习围绕“需求导向、问题驱动、耕读结合、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生生互评法等教学方法,选取适合的思政案例融入教学,避免课堂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4.“大国三农、绿色发展”课程思政贯穿教学

家庭农业经营管理将“大国三农情怀、绿色发展理念”植入课堂,依托课堂教学、课后延伸、教学资源等载体,精选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典型案例,全方位、系统化培养家庭农场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生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绿色发展理念,达到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全流程并反复实践,“创建”即家庭农场创建规划中融入自然和谐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管理”即家庭农场生产计划中融入生态环保意识,建立自然平衡生态系统;“营销”即家庭农场营销管理中融入自然农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核算”即家庭农场财务管理中融入“三农”价值观,发展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助力。

5.课后作业巩固思政成效,项目路演将思政融入实践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日常课堂中的提问、作业,课后的家庭农场个性化问题定制,最终课程考核则以课程项目路演形式开展。

日常提问和作业中可以增加知识点中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例如对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清洁生产和生态循环技术的应用等,加深学生对绿色发展、专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理解。家庭农场个性化定制则依据学生家庭农场类型、规模不同,实践问题不同,需求不同,课后拓展延伸课堂,在实践中为学生经营管理中的实践问诊把脉,同时,增加课程菜单,推送不同案例、不同资源、不同任务,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作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及从业者专业责任感,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使命感。

项目路演主要针对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如通过调研周边家庭农场的经营及自身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改进、清洁生产及生态循环技术的规划应用及对乡村事务参与情况等,夯实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全面提升学生对“新农人”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6.强化课程思政多方评价、过程考核,探索增值评价

依据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增加思政考核要素比例,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构建了“三多”的评价体系,即多元评价主体、多维评价指标,多种评价形式。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考核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组成,充分挖掘学生自学能力、思政、素养、知识、技能、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主要采用开放形式进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将知识进行产业实践应用进行考核。具体采用路演、商业计划书、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通过学生评教、团队互评、督导考评三种形式,从职业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资源选取、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和教学效果、教师课堂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教师考核评价。过程考核则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平台的优势,形成即时评价,收集学生学习数据,注重学习态度、课堂活跃度、小组讨论参与程度,并通过对课前课后数据对比和言行对对探索学生思政效果的增值评价。

五、结论

本文针对家庭农场管理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思政内涵、内容建设和教学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课程既需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也需要针对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环境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根据课程具有与时俱进、面向微观管理、农业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等特征,针对课程思政内涵、学生学情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校企行三方资源形成教学素材库和思政案例库,从“三农”价值观、乡村事务参与度、生态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四个维度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思政案例的教学,从授课过程中思政内容的明确提出,对思政案例的多方面多层次课堂研讨,课程作业、个性化定制及项目路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符合当前情况的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经营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相应课程教学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充实,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不断进步。学生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利用新技术解决家庭农场经营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要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恪守农业经理人和农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怀揣大国三农情怀,激发守护农产品质量与财务安全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5-28

[2]易鹏 吴能表等.新农科课程思政建设:价值、遵循及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78-87

[3]张厚群 肖文红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学设计——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9-160

[4]董侨 陈雪琴等.道路养护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J],高教学刊,2022(07):150-157

[5]徐阳 马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中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6(03):143-148

[6]舒迎花王建武等.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以“农业生态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02):63-68

作者简介 王靖,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助教,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1] 王靖,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助教,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2] 应苗红,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高职教育研究。

[3] 刘雯,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农村区域发展研究。

[4] 康芸宾,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农村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一般课题“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培训包开发研究——基于企业管理赛项”(课题编号: SRJY2021B006,课题主持人: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