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杨晴珍

安陆市普爱医院,湖北安陆 43260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某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58例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症状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甚至危及生命。国内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上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1]。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常因各种疾病卧床不起,并有一些易诱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如手术治疗、血液高凝状态、心肺等全身疾病,所以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见。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会出现下肢色素沉着和肿胀,病情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导致瘫痪、丧失体力,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该病具有明显的症状特征,主要表现为肢体突然肿胀,行走或站立时局部疼痛加重。为此,应重视治疗,加强治疗与护理相结合[2-3]。本研究探析了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58例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29,其中综合护理组年龄31-79岁,平均(49.21±2.57)岁,男18:女11,对照组年龄32-75岁,平均(49.21±2.27)岁,男17:女12,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尿激酶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0 ml,经患肢足背浅静脉匀速注入;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使用一次,一天2次。经外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服用丹参10~15天。停药后,口服华法林在3个月内可抗凝。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遵医嘱进行护理,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为病人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效果,增强病人信心。使病人家属了解发病的原因、治疗、预防及护理知识,让病人及家属营造一个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2)体位护理:急性发作后10-14天内必须卧床休息,包括卧床排便、不热敷、不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2]。把患肢抬高20-30厘米,膝关节略微弯曲,在膝关节下方垫一块宽大、柔软的枕头,可以在10-14天后逐渐起床。患肢不应做剧烈的活动或拉伸运动,以免损伤血管,导致疾病复发。卧床期间每天伸屈足背数十次,每次3-5分钟,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3)疾病观察: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皮温、皮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定时,定点测量患肢周长。(4)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40%,约11%的患者死于出现症状1小时之内,要高度警惕。病人如有胸痛,胸闷,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平躺,避免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身,立刻汇报医生。(5)用药护理:正确用药,遵医嘱及时用药。用小的头皮针静脉输注尿激酶,输液后按下穿刺点15 min。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药物异常反应。根据医嘱,每周定期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测。(6)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应进食适量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升高影响血液循环。适当的锻炼,急性期后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血粘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防止血栓复发。嘱咐患者保护患肢不受伤害和冷刺激。指导患者绝对戒烟,正确用弹力袜,不要穿紧身衣,以免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计数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改善,而其中综合护理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下肢血流速度比较(x±s)

组别

时期

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

下肢血流速度(cm/s)

综合护理组(29)

护理前

56.56±2.24

4.21±1.21

护理后

93.45±4.01

12.01±1.34

对照组(29)

护理前

56.28±2.24

4.21±1.18

护理后

85.21±4.01

9.01±1.32

2.2护理满意度

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29(100.00)比对照组21(72.41)高(P<0.05)。

2.3住院时间

综合护理组住院时间15.21±1.21d短于对照组12.12±1.72d,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有关资料[4]显示,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使得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物溶栓治疗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具有恢复快,出血少,损伤小,并发症少,多种选择,应用广泛等优点。早期完全溶栓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关键。应用踝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交通支上的瓣膜,将浅静脉血单向注入到患肢深静脉,将尿激酶经患肢远端交通支向深静脉泵入,实现局部高浓度灌注治疗[5-6]

在溶栓过程中重视健康教育与护理,综合性护理是提高病人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对繁琐的护理工作重新安排与整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设计,从而起到全程统筹的作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避免了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7-8]

本研究显示,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冬连.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预防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3):498-499.

[2]侯诗箐,薛文莉,王亚芳.“5A”护理联合弹力袜干预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6):4084-4088.

[3]孙玲芳,段鹏飞,倪才方.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护理实践[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2):1268-1270.

[4]万晓平,孟隽,王淑梅.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新中医,2020,52(24):131-134.

[5]司佩芬.急诊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56.

[6]王丽霞.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219-221.

[7]潘思源.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112-113+119.

[8]何琳,谢婧.全面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688-68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