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赵群 朱爽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的协同效应能够在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其次对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展开讨论,最后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将来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思政;协同作用

引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主要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三个基本理念已经成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评估理念。

在新时代高教四十条”即《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导原则中:“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要,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诠释了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够在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1)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2)是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底线原则

2020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举办工程教育高峰论坛。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专题报告《关于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思考》中指出“要致力推进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中明确提出,应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总目标”。

综上所述,工程教育不是单纯的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应用,而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等多方内容的集成教育和引导。《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把课程思政融入工程训练中是专业认证中一项重要指标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要素和责任。

2.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开展了多方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是最近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实践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的部分,研究热点是如何落实课程思政。

常熟理工学院谢从华,针对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缺乏专业特色、元素内容缺乏系统性、效果评价缺乏有效方法等问题,提出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丽芳,在剖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基础上,对课程思政进行顶层设计,指出课程思政可以涵盖工程认证的所有非技术指标要求。华南农业大学温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分析了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根据当前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专业认证要求挖掘提炼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和方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工程伦理等问题的要求对课程思政实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目前来看,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融合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如何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如何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有待赋予更深层次的思考。  

3.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课程思政专业特色性缺乏

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以知识目标为主,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逐渐形成了以能力为主的课程目标。但很多课程思政目标没有考虑学校定位、专业特色、行业背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本身的内容。

2)课程思政元素系统性不强

课程思政的开展必然落实在具体各门专业课中,专业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处理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分解后对课程要求的关系。目前许多课程章节或单元的课程思政元素缺乏逻辑联系和系统性,忽视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

3)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较差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政治热点,导致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脱节。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

4)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准确性欠佳

课程思政具有通过隐性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之中的特殊性,目前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评价的逻辑尚不明晰,许多课程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机制。课程学习产出是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同向同行共同作用结果,产出结果很难被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谢从华,高蕴梅,汪洋.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1(10):64-67.

[2]张丽芳,程晔.关于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融合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1):181-185.

[3]温威,何剑飞,周敏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32-33.

项目资助

202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JG22YB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