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公安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赵维

吉林警察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二十大以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家发展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针对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途径方针,为面对新的复杂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打赢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公安院校作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先锋队,必须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公安教育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强阵地。

一.加强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和言论甚嚣尘上,信息和观点以网络为途径快速传播,各种价值观念与新兴思潮都以网络作为最主要最快捷最迅速的传播和生成途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正处于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纷杂开放环境影响的特殊时期。因此必要充分意识到目前面临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公安院校学生而言,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公安工作,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将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巨大热情,也必定会遇到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固化樊篱。越是深化改革,越需要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信息资讯交汇、知识智力荟萃之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引领、文化支撑、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为此,要将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开展,打牢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师生的民族意识,引领师生成为国家尊严的捍卫者,法律精神的守护者,进一步培育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精神。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的教育困境

(一)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与众多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维、理念、价值观念同样受到影响。得益于信息传媒技术的大发展,外来文化冲突融合,负面思潮顺应同化。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正面文化教育路径的同时,也不断向学生传输着意识形态方面的负面价值观。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斗争尖锐,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目标,把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作为重点对象,处心积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不遗余力推销西方的政治理念、制度模式和价值观。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通过资助学术活动、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在社会科学领域加紧进行渗透,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我们要清醒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始终牢记高校党委的首要政治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确保高校始终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发展。

(二)意识形态教育的规范化机制仍不健全

如何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意识形态领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公安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当前,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还缺乏指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状况、社交媒介、论文作业等意识形态问题检查还缺乏制度规范;在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具体职责的划分落实和监管处罚还不明确;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各级队伍还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监督方面,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追责问责机制,针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管理人员很容易将其看成是一般性的作弊问题、学术不端问题或是言论自由问题,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本质问题。

(三)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识别与防控的个体能力欠缺

转型期的文化思潮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自我防范带来一定影响,传统文化中腐朽的东西和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刻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价值取向。利益驱动下的某些网络传媒不择手段地传播和制造各种负面舆论误导大学生,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失去认知、判断和选择的思想政治防线。从这一问题来看,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个体防范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的教育对策

(一)打造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

学生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就要跟到哪里。网络成为学生聚集交流、获取知识信息的新场所,所以,建立一支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加强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必不可少力量。要选用一批熟悉现代教育传播技术、懂得青年学生心理善于用"网言网语"的教师加入学生网络社群,及时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引导网络舆论,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网络主旋律。公安院校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批政治理论骨干,使他们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受教育者、接受者、认同者、信仰者践行者,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宣传者传播者。

将新技术发展的手段优势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需将技术进步视为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契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话语传播通道,藉由青年大学生对媒介使用的群体性偏好,努力探索和把握互联网话语体系下公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特征和规律,借力技术发展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以推进技术手段和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整合为重点,发挥信息技术的手段优势和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优势,有效推动二者的融合程度。

(二)筑牢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加强阵地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公安院校要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等各种新兴传媒,校园各种讲座、讲坛、论坛、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研讨会、各类教学课堂等阵地,校园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根据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牢牢把控各种阵地,筑牢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防火墙,不给错误思潮、有害言论提供任何传播空间。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校园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公安院校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意识形态安全理念,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增强师生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及面临有害信息时的免疫能力,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要制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和应对方案,有专人负责意识形态安全监测工作,建立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制度。要采取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校园舆论情况、社会思潮动向等,尤其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监控,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加以梳理、分类、归纳和分析,通过信息研判,准确评估和预测校园意识形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将不安稳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做好防线巩固与战线引领工作,展现我国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基金项目:2023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23jqy-122,《新时代公安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以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例》

赵维(1983.1-),女,汉,吉林人,博士,吉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执法相关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