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生活情境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颖

温岭市松门镇第四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能完全脱离教材,但也不可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学生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这是学生从肤浅的生活现象深入到生活事件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脑思维,使他们爱上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但是,生活中有哪些科学现象值得学生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科学知识的探索工作,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是一个有趣而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中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很难理解大量的定义、概念,而生活情境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从身边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和材料入手,契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降低学习难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中了解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科学活动新氛围。

一、生活情境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思维还不成熟,过于深奥的科学问题会使小学生无法理解,消化纯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引入生活情境,通过一些简单的真实生活案例,让小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真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探索周围更多的科学奥秘,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宝贵品质。

二、生活情境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生活为依据,创设趣味场景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使得他们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但他们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保持更好的注意力和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有趣的情境成为教师应该掌握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溶解”这一物理概念时,笔者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以生活现象为基础的趣味情境。首先,笔者用透明水缸准备了一盆清水,并装作神秘的样子提出为学生变一个魔术,随后则取出一勺食盐倒入水中,并当即说道:“大家快看,食盐消失术!”虽然食盐遇水立即消失了,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纷纷表示这不算魔术。这一表演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开始关注这一生活现象。而后,教师取出一勺沙子和一勺面粉,分别倒入另外两个装有水的烧杯中,轻轻搅动后,沙子随着水旋转最后下沉,而面粉虽然不见了,却将清水变成了白色的糊状物。这时,教师就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观察到哪些不同的变化呢?”学生们先后回答,总结出盐遇水溶化、沙子沉底、面粉变成糊糊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对溶解产生了更深的理解,进而可以引入新的知识,完成对课程的有序推进。

(二)以思维为桥梁,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引入课堂,或将问题情境作为连接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手段,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不断完成相应的任务。自然,教师在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运用刺激法和多重评价法的结合,用高效的刺激法和真诚的多重评价来保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进行“空气”教学时,以这样的问题开始:“空气是什么?”“能看到和感觉到吗?”“有重量吗?”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将现实中的情境与问题情境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和认识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地去发现部分科学问题,并且主动地探索。

(三)以兴趣为起点,布置科学任务

科学知识的诞生来自于人们对生活和社会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各种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索和发现总结出来的。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布置一些常见的科学任务,利用身边的元素,激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科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在本节课程中,要求学生认识身边不同的植物,并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在本节课开展时,教师可带的学生走进户外环境中,让其近距离观察户外自然中包含的植物和元素,并鼓励其讲述出自己看到的内容,激活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为后续的科学活动做好铺垫准备。

(四)以经验为基础,创设探究情境

在小学阶段,科学是拓宽学生视野和认知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奇怪现象,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从而达到实践和应用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探索性意义的情境活动。

例如在探索“声音”的相关课程活动中,笔者就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小鹿同学家住马路边,每天早上都会被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声吵醒,那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降低噪声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在马路两边种树与绿植,可以阻碍声音的传播;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通过装修卧室加强隔音,比如装设隔音墙、安装双层玻璃、使用隔音窗帘等;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让小鹿同学戴上耳罩睡觉……学生中不断的思考分析中,便会总结出“人耳处减弱、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种方法,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

在生活情境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组织实验活动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理力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汽车,通过汽车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再比如在进行《一天的垃圾》教学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对学生说:“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班级的垃圾桶里的垃圾。”学生看后,教师说:“我们一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六)以微课为载体,拓宽学生思维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教育手段,在课堂导入、重难点突破与回顾总结等各教学阶段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随时处于对应的教学情境中。教学中,利用微课演示技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现象。

比如,教师在开展“关心天气”这一课程的时候,从感知开始,让学生用图画或者文字来描绘当时的天气,再让学生回想并描绘出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天气现象,并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描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各种天气的看法。然后,教师通过微课展示出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周围的声音,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气象条件,学生被微课浓缩而又精彩的节奏带动着,将所学到的科技和自身理解结合起来,激起一波思维的火花。此外,教师还展开与该话题有关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优质思维发展空间与有效教学活动课堂中,得到更好发展。

总之,生活情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生活情景法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生活情境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邓智慧.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111.

[2]牛世保.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2):57-58.

[3] 周长明.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