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用于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循证护理用于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效果

朱小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证护理。对比输液外渗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液外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循证护理;静脉输液;输液外渗;组织坏死;护理满意度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不同程 度 的 液 体 外渗,轻者可造成患者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麻,局部肿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外渗发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循证护理是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现代护理新模式,具有低成本、可持续强、技术成熟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护理问题的解决。本文针对循证护理用于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以随机选取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3±3.38)岁。对照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27-70岁,平均(47.88±3.61)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与输液相关的工作,做好其他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 理论归纳阶段:成立循证护理团队,团队成员由病区护士长、静疗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组成,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在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经验,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考虑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设定专门的监督机制,对循证护理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若结果不理想,则需要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2) 执行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穿刺静脉。对于没有显露静脉的患者,要谨慎地进行按摩、热敷和拍打;对于肥胖患者,可以采用示指式接触法。穿刺之前,应刮掉静脉周边浓密的毛发,擦干消毒液,方便胶带的粘贴。多关注情况特殊的患者,并与患者做好交流,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对高风险的液体进行输液时,要注意严格控制药液的流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调节输液速率。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有问题立即通知护士。加强对穿刺点的观察,并保持每30分钟观察一次。如果患者在静脉滴注部位出现肿胀、皮肤发紫或出现水泡,应及时拔针。可以在穿刺处涂抹一些药膏,并进行局部推拿,促进伤口处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解开衣服,将患肢提起来,加速渗出液的吸收[1]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输液外渗情况。根据《输液治疗护理的实践标准》[2],对静脉输液渗漏进行评定如下:1级:局部组织呈苍白冰冷,水肿面积不超过2.54厘米。2级:最大的水肿区域为2.54厘米至15.24厘米。3级:患者的皮肤呈白色,呈半透明,伴有中等程度的痛苦,最大的肿胀面积为15.24厘米或更大。4级:有明显的张力和渗液,伴有剧烈的痛苦,最大的肿胀面积为15.24 cm或更大。在局部皮肤灰暗无光泽的基础上,肉芽组织开始生长,并在晚期出现黑色的皮肤。

(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输液外渗情况

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输液外渗人数2例(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输液外渗人数8例(26.67%),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n(%)

观察组

30

26

4

0

30(100.00%)

对照组

30

10

13

7

23(76.67%)

X2

7.923

P

0.005

3 讨论

不完善的液体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操作、不恰当的穿刺部位选择以及缺乏责任意识,都会增加患者输液外渗的风险,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应在输液前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并建立完善的静脉使用计划系统[3]。同时,也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我观察,一旦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注射部位红肿或疼痛,及时通知护士。这样的措施不仅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还能将已经发生输液外渗的患者所遭受的损伤降至最低

[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输液外渗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用于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昉,姜琳,张李霞.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8):55-58.

[2]程阳,王艳丽. 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0,15(12):239.

[3]黄晓睿,周文姬,肖苑红,周彩燕.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2):169-171.

[4]杨存桂.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及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