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探讨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刘瑜  魏金晶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6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48例,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舒适护理;心律失常;舒适度;护理质量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8 cases,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observation group (48 cases, comfortable nursing mode), and the nursing comfort and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fort level and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model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reliev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patients' treatment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quality,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 Key words 】 Comfort care; Arrhythmia; Comfort level;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quality

心律失常(arrhythmi)是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症状之一[1]。心率失常表现为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可由心肌老化或病理性原因引起。可以单独发病,也可能作为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病症状中的一种[2]对于急性心率失常发病时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本研究主要分析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9-70岁,平均为53.23±4.75岁)。和观察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8-70岁,平均为53.84±4.8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常规护理模式

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等生命体征,保证其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监督患者定时定量服药,不得任由患者随意增加、减少药量,不得随意停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1.2.2舒适护理模式

舒适护理模式中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心律失常,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职业、家庭等信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疏导患者情绪。了解患者兴趣爱好,为其提供电影电视、音乐、下棋等娱乐活动。并叮嘱患者家属切勿刺激患者,给予患者足够支持。2、环境护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房间,并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擦拭病房内物品消毒。保证病房内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方便及时取用。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病房内多用柔和光线和自然光线。及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病房内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为病房内单一色调增加色彩,有利于患者心情舒畅。3、生活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要原则,患者需戒烟戒酒,杜绝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刺激性强的饮品。增加高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强患者抵抗力。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作息。4、健康教育。系统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流程、护理方式、药物服用方式、复发时的应对方式。叮嘱患者及家属定期做好复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病情恶化、复发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舒适度

观察组护理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护理舒适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十分舒适

舒适

不舒适

舒适度

对照组

48

2654.17%

1327.08%

918.75%

3981.25%

观察组

48

3777.83%

510.42%

36.25%

4593.75%

χ2

-

-

-

-

8.364

P

-

-

-

-

0.003

2.2 护理质量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48

714.58%

2347.92%

1837.5%

4185.42%

观察组

48

12.08%

1939.58%

2858.33%

4797.92%

χ2

-

-

-

-

10.382

P

-

-

-

-

0.003

3 讨论

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心脏病、心血管疾病、食物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等[3]。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大部分会具有濒死感,遭受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4]。因此,临床上除了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外,还需要辅助以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舒适护理得到众多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充分肯定。舒适护理是指以保证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身心双重舒适为原则,将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护理细节,突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呵护的护理措施。通过舒适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舒适护理模式是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规护理的一大突破,充分展现了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明英.对心律失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1):66-68.

[2]杜丹.舒适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1):159-160.

[3]龚素茵.舒适护理对心律失常患儿心率、血压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8):76-78.

[4]夏岩.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10-311.

[5]陈丽梅.对小儿心律失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对比[J].智慧健康,2019,5(2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