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选修课《歌唱》模块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高中音乐选修课《歌唱》模块的探究

彭媛媛

四川省乐山市第二中学614000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分为六个模块,《歌唱》便是其中选修模块之一。这个模块在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外,还兼顾到学生的爱好与发展兴趣,注重基础语言技巧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以教学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通过歌唱教学,提高学生对一音乐的认识,增进学生的审美意识。那么如何使高中歌唱模块开展的更具实际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歌唱;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音乐鉴赏》和五个选修模块《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创作》、《音乐戏剧表演》。《歌唱》模块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模块,高中《歌唱》课本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符合高中学生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共安装音乐课程,为每位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终身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使高中歌唱开展的更具实际性、创新性、可行性,使学生在原有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如何在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的要求设置符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工作,这正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兴趣是动力

《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一。长期以来,音乐课上教师习惯性地把学生当做教学对象,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冲淡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觉得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景创设、技巧表现、愉悦学习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是学生在歌唱中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与乐队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药亲切自然,幽默风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再以歌唱技能教学为基础,加强优秀歌唱作品的鉴赏训练,借助歌唱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手段,塑造学生自身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课堂教学探索

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里是这样制定的,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

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歌唱模块教学过

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

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为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制定教学课案。在教学过程中把三维目标加以整合并实施教学。

(一)、明确目标,细化教学课程设计

结合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理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不但应注重训练学生“怎么唱歌”,同时也必须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唱好歌”,即要求通过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而领略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歌唱的基本技巧进行歌曲展示、表达情感。因此,在歌唱选修课程本身为数不多的课时时间内,应对课程安排进行科学的细化设计,力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首先,采用相对简单的合唱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学会“听”为基础,通过教师对起征点知识进行讲授,加深鉴赏理论课的音乐基础认识,同时结合歌唱技法了解歌曲演绎的表现形式,如,第二单元第一节《状态与气息》,选用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在指导学生鉴赏歌曲时感受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演唱展示气息调节技巧,对演唱状态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其次,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通过兴趣引领学生逐步融合歌唱基础知识开展练习,在呼吸调节方法、发生技巧、咬字方法等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在练习中增长知识。为之后开展重唱、独唱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在欣赏与歌唱实践中融入知识与技能。

高中《歌唱》教材里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容量

、内容多、课时有限。教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不应因为“双基教学与训练”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片面理解音乐教学中的“双基”只是乐理、识谱和歌唱技能训练。理论学习必须遵循体验------学习------再体验,即音响和概念尽量相统一的原则。

(三)、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

力。歌唱课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情感交流的特征,它有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

作交流,而合唱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即过程即目的。而且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不管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

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实践中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标准》里把“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四)、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体验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歌唱模块里的欣赏为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模块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让学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意境、抒发感情,通过实践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养成用歌唱的形式描绘意境、表达个人感情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并在实践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其次,在歌唱实践中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歌唱活动包含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和作品的歌唱实践活动。对于歌唱模块来说,过程和方法对歌唱学习非常重要。乐谱的学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相互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歌唱的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判断、模仿正确歌唱技能。从歌唱的口形到呼吸、发声、到咬字吐字,学习利用音乐要素的变化表达诸多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三、评价激励,促进其提高发展

对于音乐课来说,过程评价非常重要。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在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中进行。新的评价机制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加有兴趣地学习音乐,促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在教学评价中,应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模块结业的测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时互补,避免产生消极的评价影响。测试形式或项目可以表演、创作、学习总结、小论文、班级歌唱会等。

歌唱模块作为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具有相当程度独立性的学习领域,它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从“歌唱”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出,抓住教学的机遇,把握教学的特点,真正通过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音乐艺术的真谛,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而促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之成为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乐山市第二中学彭媛媛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