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探究

郭凤兰

惠东县实验幼儿园  广东惠州  516300

【摘要】

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营造愉悦的氛围,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是是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策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阅读技巧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理解 教学策略 阅读兴趣

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对于幼儿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理解教学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园来说,阅读理解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文字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的意义
1.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词汇量的累积。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幼儿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学习新词汇和表达方式,最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体验并收获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知识,从而喜爱阅读,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思维能力。阅读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幼儿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4.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读本,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从而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

二、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的策略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以下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 童声童趣小广播活动:

幼儿园创设小广播平台,每周开展一次广播活动,以亲子、幼儿、同伴的形式进行故事、天气、趣闻等的播报。这能让幼儿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一次阅读推广活动。

2.成立爸妈故事团:

每个班级可以成立故事团,每周邀请1-2位家长来园给孩子讲故事,或者组织孩子们参观图书馆这能让幼儿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参与阅读兴趣。

  1. 亲子阅读打卡活动:

开展21天或42天亲子阅读打卡活动,通过评选阅读小达人或打卡满多少天的形式,和奖励机制,鼓励幼儿主动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4.组建家庭阅读小组

以片区或学校组建家庭小组,引导和鼓励家长组织小组阅读活动。每家庭小组阅读活动不仅能增进家长、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让幼儿和家长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氛围。
5.线上故事展播:

每周推出一次线上故事音频展播,音频可以亲子,可以幼儿,并附上照片和绘本图片,让每个家庭、每位幼儿都能在睡前听到故事。

(二)营造愉阅读氛围

1.创设温馨的阅读区

一个惬意温馨的阅读区总是孩子爱呆的地方。一张摆满书本的书柜,一张柔软的地毯,一张惬意的双人小沙发,一张铺浅色台布的小圆桌及两张小藤凳,角落里还放着可爱的布公仔……这样温馨的环境无疑是吸引人的,要是每天课间允许幼儿自由阅读,一定能提升幼儿对阅读的热爱。

2.根据年龄和兴趣特点筛选阅读材料

根据年龄特点投放幼儿读物非常重要,但主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精选名师绘本。名师绘本往往特别容易引人入胜,内容设计总是巧妙得令人意外。例如绘本《我的名字克丽桑斯美美菊花》,通过不断加长的名字锻炼了幼儿完整表达的能力,并让幼儿在阅读中产生了自我认同感,正确认识自己的名字。二是多种类图画书,例如故事书、绘本、画报等。比如中班幼儿喜欢探索和挑战,可投放迷宫类图书。三是图画鲜明,文字简短。图画充满想象空间,幼儿阅读又是以图为主的,所以画面丰富的读本更吸引幼儿。四是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提供阅读材料如当发现中班幼儿对身体结构产生兴趣时,及时提供《我的身体》、《屁股》等绘本;当孩子在讨论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为孩子提供《小向前冲》等绘本。这能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三)根据读本类型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首先要对读本做类型、特点和层次进行分析。读本可分为科学类、主题类、语言类、故事类,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文本呈现方式,如故事类读本会有隐藏的线索,而且细节丰富;语言类的读本画面比较简单,文本结构特点比较突出等,因此,教师要根据读本的特点设计教学,同一读本也可以根据幼儿年龄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和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阅读需要。
三、幼儿园阅读理解教学方法

  1. 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联结经验

根据读本的特点或教学目标需要,可用封面、谜语、谈话、图片、故事、地图等方式进行导入,目的是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

  1. 阅读图画

故事类、主题类读本或者画面丰富的读本,可以先阅读图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如角色的表情,隐藏画面中的小线索,符号等,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引发幼儿思考,进一步理解画面含义,这有助于幼儿习得阅读方法,形成良好习惯。一是观察角色的表情动作,理解角色内心活动。如阅读《跳芭蕾舞的牛》的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奶牛到农场主家时的表情动作,体会奶牛既兴奋又害羞,受宠若惊的心理感受。二是通过观察寻找画面中隐藏的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如在阅读《礼物》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礼物盒特点与动物外形特点的匹配关系,猜测礼物是送给谁的;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缘露出的动物花纹的小局部,发现画面隐藏的线索,预测小猴子的下一个送礼对象。三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种种符号,服理解符号的意义。如大班绘本《熊小弟的栅栏》中出现的感叹号、泡泡、爆炸图案、龙卷风符号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符号,理解熊小弟的惊讶、想法以及心情的变化。从而让幼儿学会细节观察的阅读方式,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阅读图文

有的读本需要借助文本信息理解画面意义,故此需要以图文共度的方式阅读,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如诗歌类的读本《清明节》,教师同时出示图文,通过阅读文本、观察画面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意境之美。图文阅读关键在于引导幼儿综合多方感官,理解对阅读的认知和表达,激发早期阅读的兴趣。

  1. 整本阅读

整本阅读的目的是将图画和文字对应起来,进行完整的理解。这一环节一般在阅读图画图文之后。整本阅读时鼓励幼儿简单讲述画面内容,尽可能表达出文本的意思,然后教师再读一遍文字,进行图文对应,加深理解。

  1. 深入讨论

针对某个重点内容开展讨论如重复的对话,故事可能的结果,角色的心理活动等,让幼儿在集体或小组讨论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经验,引发更多的思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内容。如阅读《熊小弟的栅栏》,对萝卜总是被偷的原因进行讨论,发散幼儿思维,多方面思考问题。又如《我是山大王》中,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每只自称是山大王的动物都不敢说自己是山大王?使幼儿在讨论中发现每只山大王的特点了解没种都无都有自己的克星。

  1. 图表梳理

图表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回顾和梳理故事内容,一般用于阅读之后。如在阅读绘本《要下雨啦》后,利用图表展示要下雨的现象、原因,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回顾故事内容,并提升经验。

7.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是对阅读理解的升华。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故事情景,幼儿通过对角色动作、表情、语气的模仿或创造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既可从表演中了解幼儿对阅读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如何表达情绪等。

总之,阅读读理解教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探究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