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德育”:打造小学音乐教学新样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美育+德育”:打造小学音乐教学新样态

姜峰

深圳市宝安区沙溪小学,广东省深圳市,518105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出发,以德育为基,以美育为翼,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教学优势,引领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寻真探美”,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教学素材,发掘其中的“德美融合”契机,通过音乐赏析、自主创编、音乐实践活动等形式促进德育和美育融会贯通,真正体现音乐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德育;教学创新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德育美,以美育德”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音乐教学特点为“德美融合”提供了天然土壤。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德育和美育特色尤其鲜明,充满民族情感的音乐、浸润民族审美的旋律,无一不打动人心。在教师的精心引领下,学生将踏上探索音乐之美的旅途,并且在其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实现音乐课堂“德美双收”的良好格局[[1]]

一、精选素材,感悟民族精神的不屈之美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之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的融合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素材,发掘教材中能够融入德育和美育要素的切入点,同时深入分析音乐作品,提炼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发掘其中的艺术审美立足点,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探究、丰富具身体验铺平道路[[2]]

例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一课教学中,音乐作品本身就呈现出鲜明的爱国教育特色,这是一首深情颂党的赞歌,曲调婉转悠扬,感情真挚热烈。所以,教师可以从情感内涵和旋律表现中发掘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契机。一方面,教师为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原来作为电影《雷锋》中的插曲,生动的展现了雷锋叔叔的成长历程,他经历过“旧社会鞭子抽我身”的苦难,是党拯救了备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我们才能翻身做主人,“夺过鞭子揍敌人”,前后鲜明的对比很有震撼力,而这也能让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学生聆听歌曲中的旋律变化,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深情悠扬到“旧社会”的悲愤无助,再到“夺过鞭子揍敌人”的扬眉吐气,这其中饱含着民族精神的不屈之美,对于这种美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演唱时更加投入,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二、音乐赏析,领略传统文化的气韵之美

赏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赏析中,教师要从“节奏美、旋律美”这些基础审美进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化美、气韵美、人文美”,从而在美育中渗透德育,实现两者的相互融合[[3]]

例如在《瑶山乐》一课的音乐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现音乐画面:欢快的旋律响起,瑶族的山水风景呈现眼前,瑶族同胞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这里所呈现出的有山水景色之美、服饰文化之美、异域风情之美、音乐旋律之美,尤其是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瑶族歌舞已经更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标签。在这样的画面配合下,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聆听音乐旋律,能够感受到瑶族同胞乐观、豪迈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从这里又能引申出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融洽相处的德育主题。当然,德育主题的呈现要自然、无痕,比如学生一起学跳瑶族舞步,手拉手、肩并肩,这就是团结友爱的象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不但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气韵之美,而且在民族团结、携手并进中汲取力量,从而实现德育主题的升华。

三、自主创编,激扬民族强盛的自信之美

音乐课堂特有的开放性优势,为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创编环节,能够进一步提升德育和美育层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挥,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切身体验,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例如在《雪花》一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这首冬奥会歌曲,并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冬奥会筹备过程: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了申办冬奥的工作,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而此次申办冬奥,中国再次展示出的强大的国家实力,终于取得了冬奥会举办权。这次盛会不仅仅是全世界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展现中国形象、为奥林匹克增光添彩的盛会。有了这样的背景理解,学生进入到舞蹈创编环节,随音乐旋律创编舞蹈动作,教师提示在动作创编中要表现出自豪、自信之美,比如挺胸、扬起手臂、昂头这些动作,能够表现出刚毅自信之美,这种美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骄傲,而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使音乐课堂的德育与美育体现在课程实践中。

四、博古通今,发掘诗词咏唱的古典之美

中华古诗词如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少古诗词被改编为儿童歌曲,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通过古诗词咏唱能够带领学生发掘其中的古典隽永之美,而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又可以作为音乐德育的好素材

[[4]]

例如在学唱古诗《春晓》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展示春日拂晓的美景:枝头绽出新绿,其中透出鸟鸣声声,一夜春雨过后落花满地,空气中仿佛都有香味……在优美的词曲旋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特有的美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这首歌曲中又能引申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懂得惜时如金的道理,抓住当下努力学习,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古诗特有的韵脚和韵律与音乐相通,在学生咏唱过程中,会沉浸在这种古典韵律之美中,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的情感体验。

五、互通有无,感受文化交汇的多元之美

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德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体现文化交融特色,以此作为音乐课堂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切入点。从音乐教材内容出发,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异域民俗特色的歌曲,引领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融汇之美[[5]]

例如在《喀秋莎》一课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听到俄罗斯民歌,对歌曲的曲调和抒情方式感到新奇,这首歌中有淡淡的忧郁美,这种美是厚重而含蓄的,在讲解歌词和背景故事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意境美和风格美。同时让学生懂得这是一首“战争挽歌”,战争剥夺了和平的生活,多少人在炮火中失去生的希望,人们憎恶战争、渴望和平…”,从而更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会认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拥有幸福生活的权力,都是向往和平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接受能力,能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兼收并蓄,接受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同时体会民族之间相通的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接受能力。

结语

以德育人,以美化人,小学音乐课堂的德育与美育犹如并蒂莲,两者交相辉映、互促互进。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优势,做德育与美育融合的有心人,实现两者的无痕渗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作品中陶冶情操,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受到激励和启发,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提升音乐教学内涵,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育人功能,打造“美育+德育”的小学音乐教学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周营.小学音乐课堂中德育与美育的有机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1(18):84-85+90.

[2]余黎蓉.美育德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所想到的[J].新课程,2021(01):236-237.

[3]林永色.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体现[J].黄河之声,2020(06):119.

[4]尹静.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J].当代音乐,2017(22):49-51.

[5]冯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体现分析[J].艺术品鉴,2017(05):293.


[[1]] 周营.小学音乐课堂中德育与美育的有机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1(18):84-85+90.

[[2]] 余黎蓉.美育德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所想到的[J].新课程,2021(01):236-237.

[[3]] 林永色.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体现[J].黄河之声,2020(06):119.

[[4]] 尹静.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J].当代音乐,2017(22):49-51.

[[5]] 冯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体现分析[J].艺术品鉴,2017(0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