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研究

作者姓名:莫色衣作

单位:美姑县巴普镇农作小学

邮编616450

摘要: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在保护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调查分析凉山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现状,探讨了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了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以及和谐教育的实施。研究发现,双语教学应注重平衡母语和汉语的教学,强化本民族文化传承;和谐教育在双语教育中起到促进不同族群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论文旨在为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和谐教育

引言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是中国民族地区的重要课题,旨在保护彝族文化,促进多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同时阐述了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教育课题,涉及到多元文化的保护、语言传承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凉山地区彝汉两个民族共同生活,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育,对于地区的社会和谐和国家的多元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现状与挑战

本章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了凉山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凉山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彝汉两个民族共同生活,双语教育在这里具有特殊意义。

1.1教育资源不足

凉山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资源有限,这导致了教学设备、教材等方面的短缺。为了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需要增加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提供优质的教材。政府可以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支持,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1.2师资不足

凉山地区目前存在着师资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教师荒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政府可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凉山地区从事双语教育工作。此外,可以鼓励彝族本地人自愿从事教师职业,并给予相关支持和培训。

1.3地区差异问题

由于凉山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各地的双语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支持,增加投入,提升教育水平。可以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合作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互助,推动全区双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1.4文化认同问题

在接受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文化认同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感。在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时,应该融入彝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本族文化。

二、 彝汉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

研究发现,基于彝汉双语环境,采用母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在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典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平行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彝语和汉语两门语言在教学中平行进行。教师用彝语授课,同时解释和讲解汉语。这有助于学生在保持母语的同时,逐步掌握汉语。

转换双语教学模式:教学从母语开始,逐渐转向汉语。最初阶段,教师使用彝语进行教学,然后逐渐增加汉语的使用比例,使学生能够适应汉语环境。

母语支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内容。这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故事情境法:通过编写故事或情境,将彝语和汉语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故事情境中,通过交流和表演,逐步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资源和教师能力进行灵活调整。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

本章研究了彝汉双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教育目标。研究发现,双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既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又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在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中,文化传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如何在汉语教学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如:

彝汉文化融合:在双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教授彝汉两种语言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艺术表演等,以增强学生对彝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体验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体验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民族村落、传统工艺展示等。这种亲身经历能够增强学生对彝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教授和传承彝汉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彝族的歌曲、舞蹈、传统乐器等,同时也包括汉族的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文化价值观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彝汉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建设和完善多样化的教材、教具。通过开发和创新多媒体教育资源,如线上课程、电子书籍等,提供更多元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教育水平。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理念,能够兼顾学生语言发展和文化认同的需求。

四、 和谐教育的实施

本章分析了和谐教育在彝汉双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和谐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宽容、尊重和合作精神。在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中,融入和谐教育的理念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合作,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下是一些实施和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材,展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多样性,培养跨文化意识。组织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促使彝族和汉族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消除隔阂,建立友好关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家庭故事等,让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互相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强调所有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价值。当文化差异引发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解决问题,倡导沟通和妥协。

五、 结论与展望

研究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文化传承与教育目标、和谐教育的实施等方面。通过对现状和挑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在促进彝族文化传承、提升汉语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文化传承和教育目标相互关联,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本族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在未来,凉山彝汉双语教学与和谐教育的研究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方向和发展。针对彝汉双语教学的特点,开发更加适用的教材,融入彝族文化元素,使教材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通过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宏志. (2017). 彝汉双语教育理念与实践. 华侨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1), 73-76.

[2]李伟. (2018). 彝汉双语教育中汉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华侨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 74-79.

[3]罗志翔, 杨敏, & 杨娟. (2019). 彝汉双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8(4),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