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研究

高洁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 215000 江苏苏州)

摘要:目的:探究全麻苏醒期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6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对比[1]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后两项评分明显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躁动的为2例,占比6.06%,明显比对照组的30.30%低(P<0.5)。结论:全麻苏醒期患者护理中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出现躁动,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全麻苏醒期;心理状况;躁动

很多外科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麻醉干预非常必要,在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保持患者的镇静状态,促使手术顺利完成[2-3]。但是对于进行全麻的患者来说,在手术后身体内存在一定的麻醉药物,这些药物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容易出现嗜睡、躁动等问题,身体心理也会有一定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控制,患者将无法平稳度过全麻苏醒期,严重时会直接丧命。因而需要进行麻醉护理,在患者苏醒期间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躁动反应,维持生命稳定状态,增加安全性。手术室护理是现代化发展中的专业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了解患者的麻醉情况,采给予患者帮助,使患者的身心达到更佳状态。下面根据我院护理实践进行报告总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1-2022.12这一时间段合适的全麻苏醒期患者进行研究,纳入66例,按照护理差异分组[4]。对照组33例患者,组中男、女性比例为18比15,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3.58±3.45)岁,按照常规程序护理,剩余33例为观察组,此组中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17和16,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2.88±3.41)岁,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

选取标准:第一,患者身体症状需要进行全面手术治疗。第二,了解研究,自愿参与并且签订责任书。第三,意识清晰。排除因素:第一,病情过于严重[5]。第二,合并精神问题,不能正常交流。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患者手术后采取医院基本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详细测定各项身体基本指标,严格遵照医师意见,及时给患者补充氧气,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观察组护理中采取手术室护理措施,下面详细分析实施情况[6]

第一,在患者手术前一天需要护理人员为其进行健康宣教,通过交流让患者详细了解病症治疗流程,增加患者认知,让患者提前做好身心准备,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第二,在患者手术当天,首先需要由护理人员把患者送至手术室麻醉前,及时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给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引导。如果患者心理过于紧张,需要进行安抚,尽可能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其次,手术过程中需要由护理人员合理摆放各种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保证手术床床单干净整洁,让患者在此些方面能够放心,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患者讲解各项检测仪器的作用,为患者详细讲解麻醉操作的过程,告知患者麻醉后的效果[7]。第三,在手术完成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指征变化,及时给患者测体温,如果在观察中发现患者出现躁动迹象,需要及时进行安抚。除此之外,患者逐渐苏醒后要多陪伴患者,利用多种方式给予患者安抚,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尽可能让患者能够平稳地度过苏醒期。患者意识清醒后,身体内会残留一定的麻醉药物,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坚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随时做好准备,提前做好紧急预案,一旦患者出现异常问题要及时处理[8]

1.3观察指标

利用专业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数据检验需要结合t。

2 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表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表

组别

焦虑SAS评分

抑郁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33例)

58.52±3.47

50.68±3.55

58.64±5.53

50.51±3.52

观察组(33例)

58.42±4.26

40.11±3.72

58.71±5.62

41.23±3.64

t

0.026

9.634

1.062

8.347

p

0.982

0.001

0.953

0.001

由上面表1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的焦虑SAS评分为(58.42±4.26)分、抑郁SDS评分为(58.71±5.62)分,对照组分别为(58.52±3.47)分、(58.64±5.53)分,两组差异不大。

观察组护理后两项分别为(40.11±3.72)分、(41.23±3.64)分,对照组分别为(50.68±3.55)分、(50.51±3.52)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观察组躁动的为2例,占比6.06%;对照组出现躁动的为10例,占比30.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很多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全麻麻醉方式,以此来保证患者手术中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刺激,促使手术顺利完成,保证治疗效果。但是有些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给身体机体造成损伤,严重时会威胁生命,因此需要给全麻苏醒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在实施中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根据临床问题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结合实际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调整,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指导,通过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尽可能保证患者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的焦虑SAS评分为(58.42±4.26)分、抑郁SDS评分为(58.71±5.62)分,与对照组的两项指标评分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后两项分别为(40.11±3.72)分、(41.23±3.64)分,明显均比对照组评分低,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有效调节。观察组躁动的为2例,占比6.06%,对照组为10例,占比30.30%,明显观察组躁动比例低。

综上所述,全麻苏醒期患者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调节患者情绪,降低躁动引发概率,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悦.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7).

[2]许燕,刘娅宁.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心理状况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11).

[3]王岚.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HR、BP及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8).

[4]李丹.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6).

[5]许祥华,孔媛媛,陈杨磊.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改善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降低躁动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8).

[6]邓秋枫,伍仲秀,吴志敏.全身麻醉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8).

[7]李捷.全麻复苏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1(8).

[8]朱爱华.手术室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负性心理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