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3

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高文清

广东培正学院  5100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广泛关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实现思政课程的可操作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已成为大学教育有效性的基础。目前,有许多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未能同步设计与协同实施,导致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功能被弱化和淡化。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引入基于学习成果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通过反向设计教育目标、正向实施思政教学,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探讨在思政课程中应用OBE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着重阐述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在实践中应该注重的问题。通过探究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和实施策略,以期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提供实用性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思政课程、OBE教育理念、学习成果

引言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要用好主渠道课堂教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紧扣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系统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还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OBE教育理论概述

OBE教育理论不同于传统的“input”,强调“outcome”,即强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聚焦于学习成效而不是学习时间,是一种以终为始(终极成果目标到学习体系)的逆向思维,根据相关的成果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实施教学策略。同时,OBE强调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要以受教育者(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一切围绕学生开展,确保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思政课程的内涵

调查各类高校开展课程情况得到,思政教育无论在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大家似乎统一达成共识,默认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然相关教育开展则有思政老师传授。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研究其中的内涵,无法进行延伸。但实际上,“育人”先“育德”,教书并不只是教学生仅有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名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

三、思政课程的魅力

第一,具有德行的魅力。道德品行比能力重要。在社会道德逐渐滑坡的今天,加强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央也确定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把德政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第二,具有人文素养的魅力。“人文”,可以确定为“人文科学”即各类学科,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所以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其实,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

第三,具有价值引领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网络世界,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备受影响。授课过程中问及相关问题,很多学员会给予“一夜暴富”“拼爹”等不正回答。究其原因,还是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树立三观。而课程思政归根结底的落脚点其实就是立德树人,使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三、基于 OBE 教育理念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3.1强调以人为本

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中,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是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确保大学生个体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此时,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实训实践,校园活动和教育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强化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先进人士的创业案例和先进事迹,尤其是各种优秀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通过科学应用相关励志故事,可以感染每个学生内心,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和职业规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个人力量。其次,还需要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学生可以对其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科学转化,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增强,使其教育工作实现最终目标。所以,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对其团队协作,社会适应,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等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强化实践训练。在创业初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创业目标。引导学生在团队组织中认清自我,对其沟通合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增强。在进行创业实践时,需要对其心理变化加强重视,明确学生创业需求,确保能够使其创业压力得到及时缓解,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顺利度过困难期。

3.2教学模式混合化

采用OBE产出逆向思维,运用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分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产出最优化。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成为现阶段需要重视的教学模式。OBE理念指导下的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目标细化到课堂设计中,设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组织具体教学内容,牢抓语言和思政双主线。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将“网络学习”“面对面教学”“课下实践”三者有效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符合学习水平的个性化线上教学任务,实现课前线上预习、自适应学习——课中线下教师检测、解惑、讲授——课后线上翻译练习+线下翻译实践的良性循环,达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协作研讨的有效融合。

3.3明确培养方向及就业目标

培养人才要切实与国家政策相对应,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明确培养方向,展现个人应用价值。大学之大,不在于规模和数量,要严格把关,避免盲目跟风设科系。人才培养过剩不但劳民伤财、浪费资源,而且对个人发展也产生消极影响。人才培养不仅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而且要切实考虑个人发展前景。“一带一路”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联互通,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参与者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与政府、企业、智库、媒体等“一带一路”主体资源的合作平台和定向培养机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对专业建立正确的认知,愿意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保持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的良性循环,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服务保障。

3.4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政修养

在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教学时,不要单纯只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本素质,通过人本素质的培养,最终实现人力素质的提升。专业教学融入人文素养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深入学习思政方面的内容,才可以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心中有道才能传道”;其次要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完美结合在一起。教师展示给学生的角色,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时,必须要严谨;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要严格;在对待学生时,必须要公平公正。

这些情节都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在课堂中,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进行一切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进而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来提升个人的能力,最终为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谁来培养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四有”素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专业老师和思政老师还应拥有共同理念与目标。实践证明,通过对师资的定期培训是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从学校角度讲,首先,要重视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的效果。其次,重视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最后,加快教师职责与角色转型,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

3.5深化思政教育综合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课程体系,同时兼顾专业课和思政课。优化教学结构,将思政教育融入于专业课中去,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政理论的作用。在专业课程评价中也要体现思政教育成效。其次,教师还应该让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授课。OBE理念中对教学的成果十分关注,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专业技能进行双重的把控,将双重成果作为评价专业课程和评价工作的标准。第三,高职院校不断地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使思政教育融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育出来的人才更能被社会接受。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园环境的构建,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OBE理念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自身对目标的追求。

3.6加强思政教育机制建设

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OBE强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OBE强调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首先,要实行开放的育人模式。OBE理念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就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也要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同时在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都需要尊重多方意见。其次,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将企业需求纳入培养目标,共建思政进专业课堂的校企合作课程,将优越的社会资源与企业文化带入到专业教学中。企业人才进入到校园中,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给学生开讲座,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为其专业课学习提供动力。最后,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思政”长效制度与机制建设,教师要从自身的思想上重视思政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学校要大力支持,切实完成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结合OBE理论,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OBE理念应该被引入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中,重视课程思政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同时适应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将成果反馈应用于原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思政课程改革应以OBE理念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实,同时协同推进技能培训和思政培养,解决因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相互割裂而不能同步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淑敏,李秋红,宫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92-96.

[2]孙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09):100-103.

[3]王征宇.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教学教育性回归及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2019(25):190-192.

[4]刘春阳. 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22):3.

[5]肖鹏.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思政理念的践行——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用教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