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命题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命题的实践研究

陈媛

福州金山中学 350008

摘要:初中音乐课程的核心素质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自主音乐需求、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领悟,老师们应该把这四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音乐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积极的作用。在音乐培养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歌唱教学和音乐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最后将其落实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在实践中,当学生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那么与之对应的命题活动也会得到提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本文就如何进行初中音乐命题中实践这一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命题

引言:本文通过对命题思路、命题可行性、信度和效度作了综合考虑,并对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的命题质量,实现“以测促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1]

一、以音乐声学为基础的命题

音乐是一门听力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经验主要是通过听力来完成的。美国作曲家阿隆·科普兰曾经说:要想更好的了解音乐,聆听是最关键的。音乐品质的评价,如果不以听觉为依据,就像是纸上谈兵,无中生有[2]。只有当学生第一次感觉到了音乐的声音时,他们才会有机会去学习音乐。以音乐声学为基础,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愉快地参与,在感觉中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色。与此同时,因为音乐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事物形式,因此,在音乐素质评价的命题中,应尽可能地不考概念和非音乐的词语。曾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当一名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名音乐家的经典作品的时候,他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本子,跟着老师的讲解,将音乐作品的名称、曲作者、曲式结构、主奏乐器等一一记录下来,老师在记录的时候还会提醒学生:“同学们,赶紧把它记下来,考试要考的……”这样的音乐课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考核只会停留在文字上,学生们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我们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培养,更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对其进行机械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音乐知识、技巧的能力[3]

以音乐声学原理为依据,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如果使用强化概念、词汇描述等方式,这种方式就会忽视了他们对音乐声音本身的倾听和感受;如果采取以听为基础,进行辨析、体验等方式,就可以在听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活学活用音乐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所以,在尽可能少考试概念性和非音乐性词汇的同时,也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一个思考问题:老师究竟是把“死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是把教材中的内容“活学活用”?以音乐音响为基础,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听觉体验,让他们“听会”,让他们“会听”,这是音乐素质评价的基本原理,也是他们的起点[4]

二、以性能因素为基础的命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的情感体验,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结合音乐的表达特点,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音乐的表达方式,领悟音乐元素在表达中的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在音乐素养评价中,不应只考察“双基”知识的掌握,而应将目光转移到学生的整体发展上,着眼于他们对音乐表演因素的认识和应用。在教材中,对音乐表现要素、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情绪与情感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素质测评命题的时候,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初中生的艺术素养要求,在命题设计中应注意怎样才能反映出命题的“信、效度”以及命题把握的“度”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对同一作品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倾听和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要实现“以情感人”的“以美育人”,还得靠音乐老师们的齐心协力才行。在音乐素质测评命题时,其重心应改变,以学科立场为基础。

三、以真实情景为基础,以命题为中心

音乐学科情景化命题可以把学科问题与学生熟悉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景中提取、理解和分析有用的信息,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解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将生活情境和音乐情境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关注。

要想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利用好的情境素材,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深度联系起来,因此,怎样才能实现深相关性?情景化命题是从生活中出发,与考试目标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它既包含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又更注重了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更重视了对知识的迁移以及学生的长期发展。“迁移和运用”是指把学习到的知识转换成个人的经验,也就是把学习到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因此,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音乐素养评价命题,应该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感”中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真学习”的目的。并在使学生“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关键能力、必备人格和价值观。

另外,在音乐素质评价中,要在命题中突出“情景”,强调“情景”的综合性。在实际情况下,通过解决综合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表明:以实际情景为基础的命题,可以使学生在情景中不自觉地进行评估,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可以体现出评估的趣味;教师也能以此来考查学生在完成真实情景任务时的表现和能力,从而体现出考评的指向性而不是流于形式。“以用为本”、“学以致用”是音乐素质评价的真正价值取向,而要实现这一价值取向,必须把“真情实感”的应用作为其命题的着力点。

四、以音乐实践为基础的立足点

音乐学科“实践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停留在表象上。课程标准在评估意见中有明确的规定:“最终评估以听、唱、弹和综合艺术表演为主。”同样,《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音乐表现与表达能力”,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逐渐强化对基本技巧的考核。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即对学生在美术、音乐等学科中所学到的基础技巧进行了较完整的认识与应用。音乐技能测评是最直接地反映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若将基本学科的评价方式应用于这一领域,将会严重地损害教育的生态,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走向,所以,应该在题型的设计上,避免让学生去刷题和死记硬背。作为强化和改善学校美育工作的一种方法,艺术素质评价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地检测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尤其是音乐教师和课程开设的状况,进而可以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题目只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是起到指导作用。我们期望,可以提出更多适合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练习命题,使其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估,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素养测试命题的着力点。

结论:

我们应领会政策,立足课堂,辨明方向,科学命题,从音乐音响出发,从表现要素出发,从真实情境出发,从音乐实践出发,以音乐为基础把音乐素质测试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音乐思想发展上,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突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学科特色,切实落实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雯琳. 基于逆向教学理论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2]张园园.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泉州市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22.

[3]朱义美.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2.

[4]蔡嘉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测试开展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8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