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谏”之艺术与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浅析“谏”之艺术与效果

李涛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一中学

从古代科举考试到今日的高考,都非常重视书面表达;现在对语文读说听写这四项能力的考查中,重头戏仍然是读写。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更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更是增加了“口语表达”的学习内容,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选了四篇古代说谏名篇:《烛之武退奉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配套《语文读本》又选了《召公谏厉王弭谤》。这几篇文章都巧于言辞,长于说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说谏”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说谏者大都是地位显赫,威望高的“忠诤”之臣,其说谏对象自然是当朝最高统治者。综观历朝说谏文本,说谏者说谏一般须具备以下内外条件和自身素质。第一,要有非说谏不可的国内外危及国家存亡的形势。第二,说谏者要有忠心爱国的赤诚之心。第三,要有能言善辩,巧于辞令的说谏口才。第四,要有明确的说谏目的和内容。第五,要有不怕杀头、罢官、灭九族的勇气,要有出众的胆识和精神。第六,要有很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威信和资历。第七,要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高超的说谏策略和技巧。第八,要有诚实恳切的态度、真挚动人的感情、委婉平和易于接受的语气以及准确恰当的说谏分寸。这些条件和素质在说谏者说谏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要达到说谏的真正目的,收到说谏的良好效果,还取决于被说谏者的性格素养和纳谏程度。

说谏者只有采用委婉手法才能收到好的说谏效果,这就是说谏艺术对于说谏效果的作用。

《烛之武退奉师》中的烛之武面临秦晋围郑、郑国危亡的严峻形势,担负拯救国家于危亡的使命去劝秦伯退兵。见秦伯后,他避开让秦不要亡郑的主题,从处处为秦着想的角度陈述灭郑对秦的害处:①“越国鄙远”很难;②亡郑利晋而弊秦③晋贪得无厌,欲“肆西封阙秦”④ 保郑结盟利秦。烛之武劝说成功,不仅在于只身入虎穴的胆识和魄力,更在于其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在于其避开亡郑之事,充分利用秦晋矛盾,从处处为秦着想的角度晓以利害、明以道理的说劝艺术。烛之武这种弃我而念他的说劝艺术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如果只说灭郑之事或哀求秦伯放弃围郑行为,其结果不仅不能使秦退兵,反而会加快灭郑的速度。 

《勾践灭吴》所叙“说"事与《烛》文有相似处,但有两点明显不同:一是吴国入侵越国,将越王赶到了会稽之地,国家面临灭亡危机:二是说谏对象是征谏言的越王勾践,而对敌国执政者吴王夫差仅为“谈判”。因此,《勾》文将说谏事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勾践纳谏后的治国

行为上,文章用侧面叙写法烘托说谏。

《邹》文中齐威王受蒙蔽已久,邹忌早有讽谏念头,苦于无进谏最好方式和最佳机会而未敢轻举妄动。一天早晨,他穿戴衣帽照镜子时偶发“灵感”,从回答‘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时妻、妾、客三种人的不同态度产生联想,找到了说谏切入口,用现身说法推已及人,以事设喻类比推理等多种说谏艺术,说服齐威王广开言路,兴利除弊。这种通过家事推及国事,以小喻大的说谏方式易被接受,说谏效果自然明显。

最具鲜明对比的是《触》文中的触龙和《召》文中召公的说谏。二人的地位、威望、政治资历、忠君爱国之心都差不多,而且触龙的说谏困难更多,面临被唾受辱的危险,可说谏结果全然不同。由此可知,说谏艺术的巧妙使用对说谏成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触龙是在“大臣强谏”无效,赵太后发誓有“复言“必唾其面”的说谏情况下去说的。他吸取“大臣强谏”无效的教训,改变说谏策略。首先,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以自己的老态龙钟之状让太后生一丝同病相怜之情。其次,他从关心对方身体入手,询问对方的身体和起居饮食情况,迫使对方交谈“共同语言”。再次,他介绍自己有效的养生之道,让对方消除因敏感而怀敌意的戒备心理,打开关闭的心扉,情感上产生一定共鸣,使“盛气之色少解”。随之他又为少子舒祺求职,使太后误以为他专为小儿“走后门”而来,戒备之心完全消除,从而在爱子问题上观点和情感达于一致,生出笑意,紧张气氛烟消云散。触龙通过一系列迂回战术,为说谏做好蓄势铺垫工作,便用旁敲侧击法,让太后在“爱燕后”与“爱长安君”的鲜明对比中,明白了怎样才算为子女“计深远”的道理,从而实现了让长安君质于齐的真正目的。触龙的成功不仅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在于说之以艺术,即说谏方式和语言的易接受性。

《召》文中的召公说谏正好与触龙相反。他不仅直通通告王“民不堪命矣”,而且直接指出厉王“弭谤”“是障之”。在讲了一通道理之后,又直接教给“天子听政”方法,最后直接指责厉王“胡可壅也?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这哪里是谏?这分明是列数厉王罪状及其导致的结果。这种谏,即使极开明的国君也会因不顺耳而不顺心,更何况还是暴虐无道、无心纳谏的厉王呢?其说谏结果可想而知。与触龙说谏相比照,其说谏方式的简单、语气的粗鲁是说谏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他在说谏中也使用了诸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比喻说理方法,但从言辞上看,其说谏是耿诤指责有余而艺术技巧不足,犯了说谏大忌。从说谏的目的性上来说,他缺少精细的计划安排;从说谏的时间上来说,他未把握住最佳说谏时机;从说谏内容上来说,他没有抓最主要的事情而事无巨细一律罗列,令人感到烦琐;从说谏方式方法上来说,直说有余而曲说不足,只注重了晓之以理,未注重动之以情和说之以法;从说谏语气上来说,他只指责、批评而未用委婉平和的口吻,未考虑对方的接受心理..可以说,召公是古今说谏者的一面铮亮的镜子,从他身上可以得到许多说谏教训。

从以上对比分析看出,灵活、机智、委婉、含蓄的说谏艺术对说谏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