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研究

张帆 杨佳怡 王紫琛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并探讨如何有效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育和社会参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研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教学方法、实践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承担着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诱惑,思政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相关理论综述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全员性。在高等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论专业或兴趣领域的差异。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思维品质和道德行为。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它通过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讲座、讨论、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理念。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续性和渗透性。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于,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和引导新一代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养。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鼓励个体追求全面发展,倡导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

1.3 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指导和目标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还表现在实践中的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2.1 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与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首先,特点之一是全员普及性。高校思政教育覆盖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接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一个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存在差异。其次,特点之二是系统性和全面性。高校思政教育包括多个方面,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然而,由于教育内容繁杂,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教育碎片化和内容重复的问题。第三,特点之三是针对性和实践性。高校思政教育注重针对学生需求,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一些学校可能缺乏有效的实践教育机制,导致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最后,特点之四是持续性和渗透性。高校思政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然而,一些学校可能存在思政教育时间不足、重复性较强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不高。

2.2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肯定态度,并能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能够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指引。其次,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模糊认知和理解不足的情况。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了解有限,对其实际应用和实践意义的认知较浅。第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抵触或怀疑态度。他们可能受到其他价值观或个人经历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不同的看法,并对其价值和可行性产生质疑。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承情况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情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解读和引导。一些学校注重灌输知识,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的讲解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不同的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校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承。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等,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行动中。然而,也有一些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挑战。部分高校可能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思政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此外,在一些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可能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个体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在社会中盛行时,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有效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与方法

3.1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意识的重要性与方法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对于有效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方法和重要性的说明。首先,重要性之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对于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社会主义意识指的是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可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其次,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意识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思政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际应用。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典型案例、开展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开展社会主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3.2 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有效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创新之一是运用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思政教育注重灌输知识,而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创新之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第三,创新之三是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思政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从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的价值。另外,创新思政教育还可以通过开设主题班会、学习小组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等进行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思想碰撞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庚.普通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000(032):58-59.

[2]郗焱永[1].普通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002(0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