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 2

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杨欣伟 危文娴

南漳县城关镇太平中心小学  441500

摘  要: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与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作为培养新一代传统文化认知的关键阶段,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有效融入并实践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的重要性,并探讨实施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实践策略

引  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在我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诸如儒家思想、道家学说等丰富多样的元素,同时也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并实践传统文化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授,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仁爱、忠诚、孝道等。通过在语文课堂中讲授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故事,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传统价值观的内涵和应用,从而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学会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对古人品德的学习和模仿,培养起自己的道德情操。其次,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名人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才情,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作品既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学生们可以培养起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1。同时,通过学习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思辨能力,学生们也能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智慧。

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关键。在选择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目标,力求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教材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从中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课程目标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古诗词时,引入诗人的创作背景、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诗词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在接触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理解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挑选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成语故事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培养相关的成语,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再次,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例如,在教授古代神话故事时,可以先从一些家喻户晓、寓意浅显的神话故事入手,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再逐步引入更为复杂、寓意深刻的神话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逐步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教师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挑选出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教学2。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要关注时代发展,选择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既能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活力。

(二)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传统文化热情

在深入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构建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与实施,核心在于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自主地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例如,在教授古典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通过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匹配的古代绘画、书法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从而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授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各种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例如,在教授古代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寓意,以及这些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具有传统文化特长的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书法家、画家、戏剧演员等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陈劼.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于与延伸[J].文学少年, 2021, 000(030):P.1-1.

[2]骆雨春.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读天下:综合,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