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后延时活动方案设计——以小学数学低学段“时间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3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后延时活动方案设计——以小学数学低学段“时间教学”为例

唐尾玲

马鞍山市山南小学

摘要:本文是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低中年级课后延时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的阶段研究成果。全文从“课后延时活动设计----多学时长程学习、课后延时育人方式----大单元主题教育、课后延时活动评价---多鼓励自主摘星”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文中结合小学数学低学段“时间教学”就活动方案设计策略总结以下 四点“ 知识扩充——“看数学”启思明智、实践操作——“做数学”强化体验。成果分享——“说数学”沟通联系、联系生活——“用数学”感悟价值”。

关键词:课后延迟 活动设计 育人方式 活动评价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和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进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教育回归校园,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正文:课后延时的根本任务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主旨是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这一课后课堂,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心理发展与接受水平,设计一个个鲜明富有特色的数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运用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有力补给,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课标2022版指出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课标2022版较2011版,综合实践部分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就是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主要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开展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2022年1月山南小学数学教研组申报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低中年级课后延时活动方案设计与应用》正式立项,随后2022年进行了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实验教学。作为该项课题主持人之一,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笔者认为课后延时活动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突出“活动”,侧重于设计“活动方案”,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主,其他任意版本教材为辅,可以是新课延伸,可以有关于一道题的拓展,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个游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数学活动课设计方案的源泉。

一、课后延时活动设计----多学时 长程学习

课后延时活动可以设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课内、课外结合进行活动。放长学习过程、思考过程、理解过程的学习,学生能更沉着学习和思考,实现深度学习,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领悟,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目前承担一年级两个班级数学教学工作,结合一年级上册学习内容《认识钟表》,简述低年级学生课后延时活动方案设计多学时长程学习的具体做法。

(一) 知识扩充——“看数学启思明智。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没有涉及或者没有充分吸纳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放到课后延时活动中完成。比如知识点的源头与发展、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课后延时活动不在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更要追寻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认识钟表只有一课时教学时间,内容是认识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认识整时这个知识不应是唯一的内容,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很多,比如钟表的演变历史、钟表的作用、钟表种类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因此在认识钟表这一单元设计了五个小章节,用于课后延时活动使用。

【第一章节主题“看钟表”】“看钟表”活动课放在新课学习之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钟表学具,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开展拨动钟表的活动,说一说了解的关于钟表的所有知识。课后延时前半段时间播放学生活动视频,延时课后半段让孩子们欣赏了钟表演变历史的视频。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整节课一直都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看到视频中的自己开心不已。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通过这一节课后延时活动,发现学生对钟面有12个数,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时针短而粗,分针细而长,几乎都了解,摸清楚现状在后面新课教学就不准备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知识点上了。如果说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老师们舍不得放手,大部分在讲授新知的话,那么课后延时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

(二)实践操作——“做数学强化体验。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国外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认识钟表新课教学结束后,设计了关于认识钟表的第二个章节活动课,【第二章节主题“制作钟表”】。提前布置好所有的学具准备工作,活动课上首先播放一段多种方法作钟表的小微课视频,接着教师先课件示范讲解操作过程,重点讲解如何把钟面分成12大格,接着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

【第三章节主题“画钟表”】。任意画自己喜欢的钟表,要求画的几个钟表时间要呈现规律,或者自己画一组有时间规律的钟表图。如下:

图1 学生画的有规律的钟表图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成果分享——“说数学沟通联系。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画钟表之后要求所有成员举着的作品按照时间规律站一排,然后派代表说一说本组钟表图的规律。比如这个小组三个学生展示的时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每个钟表时间间隔一个小时,我问是不是必须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展示呢?学生立刻反应过来,三个孩子交换了位置,时间仍然是间隔1个小时,但是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了。同样自己单独完成一组有规律的钟表图,也要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图2 小组学生合作展示有规律的钟表时间照片    图3 有规律的钟表时间照片

(四)联系生活——用数学体验感悟

无论哪一种知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应用,数学尤其如此。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第四章节主题是“说钟表”】每个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钟表带来,开展一系列活动。第一个活动,指名让学生任意说时间,其他学生拨钟表。第二个活动,同桌合作,一个拨时间,一个认时间,然后再互换。第三个活动,小组商量,先想好本组将要拨的时间规律,然后小组上来现场拨时间,一个个拨好时间站成一排,大家检测判断他们组完成的是否正确。

【第五章节主题是“用钟表”】“愉快的周末”,相互了解怎样安排周末的作息更为合理。

               图4  周末一天安排时间表照片           

以上课后延时活动课实施的“认识钟表”学习弥补了课上学习时间短的缺憾,“认识钟表”的学习内容由单一变得更为丰富多姿。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创设一个愉悦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二、课后延时育人方式----大单元 主题教育

课后延时活动通过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如:小学阶段以认识时间为主题,多个年级设计课后延时活动,一年级(认识钟表),二年级(做时间的小主人),三年级(年历梦工厂),四年级(认识时间纵向系列。采用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产生数学的意义。通过探究、体验、实践、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年级以认识钟表为主题,设计:看钟表、制作钟表,画钟表,说钟表,图用钟表横向系列。1~3年级以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引导学生习惯用数学思维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全面素养的提高,而且教师可以在延时活动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在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根据孩子的能力提出开放性的要求,从而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时活动评价---多鼓励  自主摘星

课后延时活动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活动评价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现实情境与数学表达之间关系的把握,数学活动中,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作品、报告等成果。可以围绕知识与技能,活动与合作,展示与汇报,反思与调整,自主摘星。

                图5  谢老师课堂上全体学自主摘星的场景照片。

结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重要教育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低年级课后延迟活动方案设计,体现数学化、活动化、生活化,趣味化,立足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曹一鸣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解读.小学/马云鹏 吴正宪等编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孙晓天 张丹等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2022年7月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