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陈秀英

兴安盟技师学院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机电专业课程的开展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使他们在成长中体验和感悟人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专业教学体系重要部分,技工学校更要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全面构建与新时代教育目标相适应、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与学生专业发展相符合的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在技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如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与动手操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首先学校应明确协同育人重要性,结合疏通引导教学方式,践行机电专业融入思政理念,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发展。

一、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重要性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带动思政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但一些教师存在思想误区。只知道认真教授专业知识,不关心思政教育,认为思政课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教师无关;还有思政课教学中,讲授思政课程时与专业特点完全脱节,无法紧密联系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厌学没有吸引力,认为思政课是“无用之课”,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低。技工院校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其根本任务,所以思政课尤为重要。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针对学科教学特点及体系,《意见》提出,高校要全面推进各学科思政建设,技工院校更应积极贯彻和践行这一系列的文件精神,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工作作风与大国工匠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把企业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和企业共建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并行育人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将“课程思政”内容深入有效融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保障,能较好的解决机电专业与思政教育不融合问题,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

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设对策

1、结合疏通引导的教学方式。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遵循“统一规划、合理设计、遵循规律、突出特色、协同育人”原则。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包含着思政因素,需教师自我探索和提炼,而不是简单传授知识。教师要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将隐性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在机电专业课程中,若教师未将思政课融入专业教学,不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靠疏通引导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课程中理解思政协同育人本质,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教学时教师需从众多教学资源中挖出与思政相关元素,并将其与专业课程结合,融入理论课程教学及实践中,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元素和要点。教师经潜移默化指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联系,真正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引领”关系,这样整个教学和实践活动才能产生良好效果。教师还应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各方面,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重要阵地。

“同向同行”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重要方法。为此,教师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育人功能。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考虑学生实际问题,通过灵活多样手段,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应将专业技能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将实践能力培养与课程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可经以下方面实现: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建立多样化教学模式,突出育人功能,激发学生思政育人活力。

总之,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及目标要求。教师经疏通引导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2、践行智能机电和思政理念。为激发学生在机电专业思政协同育人中的发展潜力和育人效果,教师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应注重多样化教学模式,多践行智能机电和思政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等工业技术在农业、交通、医疗等行业得到了良好应用,但问题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且彼此间差距逐渐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仅智能机电产品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有250万名以上,到2025年,我国对该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将达到700万,这意味着有450万人才短缺。可以说,未来机电行业的重点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智能机械制造和生产技术人才,而这一发展趋势与机电专业理念契合。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机械工程专业为核心,以机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主线,开发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体系。

机电行业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倡议中涉及的十大关键领域密切相关。由于机电专业应用技术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技术性强的优势,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上和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把国家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机电—智能机电行业人才的需求,以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理念及“双创”理念。

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时,教师应更多地结合相关案例,向学生传授更多方法,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其创新设计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性的活动和培训,最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带领学生能参加各种创新设计活动,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精益求情的工作态度并通过努力最终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教师还可经团队形式使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进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时,教师应将机电产业发展现状和计划纳入课程及实习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创新与科学精神及爱国情怀,这样能培养更多的机电专业人才,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设计、创新、技术强国的转变过程中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人才。

3、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针对当前机电专业课程与思政专业融合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在构建这一教学体系时,应通过产教融合,促进机电专业学科与思政学科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实践教学更加多样化。

当前,随着技工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学校可经校企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企业各项活动的机会。可以说,企业已成为培养人才重要基地。基于这一特点,学校在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时,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并根据学校办学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基地、工作坊等,使校企双方合作更全面,并在此过程中,完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学生入校就入企,做到校企的深度融合,促进合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在合作企业实习或实践中,学生会对企业发展历程有深刻的了解,对企业独特的文化有一定感悟,从而继承和弘扬企业文化。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在介绍公司产品时,应使学生充分了解及掌握产品制造全过程。专业技术人员还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让他们真正明白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关键,标准是工匠精神基石,精准是工匠精神宗旨,创新是工匠精神灵魂,完美是工匠精神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核心。在学习技术时,学也需不断努力,力求精益求精,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另外,学校应从学生自觉性与自主性角度出发,运用有效教学方式,深度挖掘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做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管理教学、共同培养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的主人翁意思,使学校的教学过程真正融入到思政元素而不是形式的脱节。做中学,学中做,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企业的员工,学生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建设是我们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把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激发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双创”背景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