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第一作者:张静  通讯作者:平苹  第二作者:林晓碧

第920医院 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按照护理配合方式进行对比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控制、康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更好,术后疼痛评分较低(P<0.05),康复时间也更短(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可以改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质量。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引言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日益发展的技术时代,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和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改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按照护理配合方式进行对比分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4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患者。2.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的患者。2.患者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疾病。3.患者有活动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4.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和康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并咨询麻醉师的意见。此外,还要依据手术方案,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材料。(2)术中配合:1)机器人辅助:护士需协助医生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需要熟悉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手术步骤,保证机器人器械的准确定位和操作平稳,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2)手术器械准备:护士要按照手术流程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保证手术过程中及时供给医生所需。3)患者监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血压等,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4)手术场维护:护士要保持手术场的无菌环境,做好手术器械的分发、追踪和清点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创面的处理、止血等。(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团队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1)监测生命体征: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指标,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2)术后疼痛管理: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疼痛控制措施,包括口服或静脉给药、物理疗法等,帮助患者控制疼痛,提高舒适度。3)功能锻炼:护士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翻身、下床活动、关节功能锻炼等,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加速康复进程。4)感染预防:护士要做好创面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记录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评估机器人辅助对手术操作时间的影响。(2)出血量:记录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量,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传统组之间的差异。(3)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传统组之间的差异。(4)术后疼痛控制:通过疼痛评分或可行性问卷等方式,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传统组之间的差异。(5)康复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活动功能的时间,包括下床、行走、关节活动等,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传统组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指标,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2结果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可以改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并缩短康复时间。具体而言,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较低(P<0.05),说明机器人辅助下的护理配合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也更短(P<0.05)。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手术时间(分钟)

112.5

110.2

出血量(ml)

325

320

术后并发症(人数)

7

6

术后疼痛评分

6.2

3.8

康复时间(天)

14

10

3讨论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配合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质量。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有着重要影响。护士需要熟悉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手术步骤,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机器人器械的准确定位和操作平稳,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及时供给医生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创面的处理和止血等工作。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对术后疼痛管理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术后疼痛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疼痛管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此外,护士还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加速康复进程,恢复关节的功能。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还需要注重感染预防和心理护理。护士在术后护理中要做好创面的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刺激和挑战,护士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在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护士要持续学习和掌握机器人技术的操作方法,了解手术器械和材料的使用特点,及时掌握新的护理技术和进展。护士还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配合度。

结束语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团队紧密合作。护士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完成手术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在未来,我们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需求,为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推广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的应用及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24):156-157.

[2]谷文静,宗晓晓.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5):53-54.

[3]王涵.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23):166-167.

[4]罗莹.临床全面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9,40(01):50-51+65.

[5]孔卫玲.协同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