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肠穿孔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基于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肠穿孔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

江贤寿  蔡康玲  肖秋梅

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524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肠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例新生儿肠穿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例数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分娩情况、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等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新生儿肠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症状表现检出率、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后并发症发病率45.00%。结论:新生儿肠穿孔对新生儿的生命威胁性强,需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常规、血清炎症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避免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值得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肠穿孔;资料分析;预后评价

新生儿肠穿孔是临床最为严重的新生儿急腹症,该症的死亡率可达到70%,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威胁性较强。患者多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导致患病,患者在发病前多数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并由此引发肠穿孔,早期临床针对新生儿的消化道穿孔,多研究胃肠道穿孔,针对肠穿孔的研究相对较少[1]。本文对所选新生儿肠穿孔患者开展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20年10月-2023年8月20例新生儿肠穿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例数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在我院分娩出生,无中途离院、夭折情况,观察组患者均符合肠穿孔的诊断标准,均排除患有先天消化道畸形、缺陷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家属均自愿接受治疗。见表1(P>0.05)。

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x±s/n,%)

组别

性别(男/女)

平均出生时间(天)

平均体质量(kg)

观察组

10/10

24.45±3.25

3.47±0.61

对照组

9/11

25.14±2.46

3.17±0.45

P

-

P>0.05

P>0.05

1.2 方法

观察指标:对新生儿均进行一般资料与其他临床表现的观察,分析肠穿孔患儿与健康患儿之间的差异。利用腹部X线、临床症状表现、[1]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观察。

检查方法:利用腹部X线对患者的立卧位、侧位进行检查和摄片,观察其是否存在穿孔症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清炎症因子检验,采集患者肘静脉血进行检验,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对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进行观察,包括呼吸衰竭、休克、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肝肾损伤、低钾血症等。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症状表现检出率=腹胀呕吐+发热+血便+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20*100%。对比两组辅助检查结果差异,包括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观察患者并发症发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24.0[2]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描述,使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各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症状表现检出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腹胀呕吐

发热

血便

腹部膨隆

腹膜刺激征

观察组

20

4(20.00)

8(40.00)

6(30.00)

4(20.00)

5(25.00)

对照组

20

1(5.00)

1(5.00)

0(0.00)

0(0.00)

0(0.00)

X2

-

4.81

7.54

7.28

4.55

5.78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3]

2.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提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两组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对比(x±s)[n(g/L)]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

PCT(mg/mL)

CRP(mg/L)

血清白蛋白

观察组

20

146.85±32.48

19.24±2.41

18.45±0.64

31.81±6.58

对照组

20

123.58±20.42

1.24±0.52

2.47±0.52

23.51±5.37

t

-

11.5781

9.5451

11.6561

10.2614

P

-

P<0.05

P<0.05

P<0.05

P<0.05

2.3观察组患者发病后并发症发病率45.00%,其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损害、休克各2例,各占10.00%,败血症、低血钾症、凝血功能障碍各1例,各占5%,本次实验未见高血钾症患者,见表4。

表4观察组患者发病后并发症发病率(%)[n(%)]

并发症类型

发病例数

发病率

呼吸衰竭

2

10.00

败血症

1

5.00

肝肾功能损害

2

10.00

高血钾症

0

0.00

低血钾症

1

5.00

凝血功能障碍

1

5.00

休克

2

10.00

合计

9

45.00

3 讨论

新生儿肠穿孔多发生于早产儿当中,患者的早期病情表现相对隐匿,使得临床诊断难度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性强。随着对该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研究显示,发病后患者的血检指标出现较大的异常,尤其在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当中差异明显,利用腹部彩超则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存在腹腔积液等,能够对患者的诊断提供便利

[2]。临床研究证实,新生儿肠穿孔患者的症状较为明显,以腹胀、呕吐、发热等为主,但症状的特异性较小,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其发生血便、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等症状,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针对肠穿孔的患者进行并发症研究则表明,患者由于肠穿孔引发的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损伤、衰退等,均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需要明确观察患者的各组织器官功能,尽早发现患者并发症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此挽救患者生命,加强治疗效果[3]

实验表明,新生儿肠穿孔患者的症状以腹胀、呕吐、发热、血便、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等为主,且发病后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达到45%,说明对新生儿肠穿孔进行预防与尽早的诊断,需要观察其围生期安全,并在患者发病后及时进行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血红蛋白、PCT、CRP、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新生儿肠穿孔患者的血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血液检验,能够对患者是否患有肠穿孔有较好的观察效果,对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韩金宝,余梦楠,刘钢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与肠未穿孔患儿术后结局的对比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2,21(06):530-534.

[2]赵绪稳,胡博,戴春娟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1,20(11):1042-1047.

[3]苏嘉鸿,钟陈,胡小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1,7(10):115-118.


[1]标书中的“技术指标”要求的临床表现统计指标:腹胀、呕吐、发热、血便、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等;入院前的腹部立卧侧位X线片等。在文章中没有反映出来。是否需要添加?建议按标书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

[2]标书中的软件是SPSS24.0版本,有影响吗?*

[3]标书中的结果评估中没有围生期并发症发病率的指标,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