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后评价,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其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方法择取在2014—2016年来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肺炎患儿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全部痊愈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随时了解患儿的病情,确定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数量,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只有研究组患儿发生一例脑膜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结论小儿虽然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常见病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我们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保健宣传,确保我国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双侧肾细胞癌(RCC)约占所有RCC患者的5%,包括同时性RCC(与原肿瘤同时诊断或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内诊断)和异时性RCC(在原肿瘤发现后3个月诊断),由于双侧RCC发病率较低,相对罕见,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关于双侧肾手术患者的报道也较为缺乏,仅有少数文献研究肿瘤特征、手术方式选择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近年有研究报道了同时性双侧肾肿瘤患者接受不同双侧肾脏手术后的肾功能结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相比,双侧部分肾切除术(PN)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改善相关。与分期PN相比,接受同期PN的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肿瘤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eGFR较低。但目前的指南仍然缺乏对最佳手术顺序的建议,也鲜有研究比较接受不同手术治疗顺序的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因此,为了评估双侧RCC患者接受不同顺序PN和RN后的长期肾功能预后,进一步优化双侧肾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院(SNUH)、首尔的盆唐首尔大学医院(SNUBH)的267例双侧RCC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肿瘤学资料和预后结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行双侧PN(n=48)、PN后RN(n=8)和RN后PN(n=25)患者的术后eGFR分别为79.4、41.4和61.2 ml/(min·1.73 m2)(P=0.003)。各组间eGFR较基线下降的程度和慢性肾脏病(CKD≥Ⅲ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RN后行PN患者功能结局最差。此外,双侧RCC中双侧PN组的术后CKD发病率明显高于单侧RCC组(13.8%比6.9%,P=0.016)。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P=0.010)和手术顺序(PN后RN,P<0.001)是术后新发CKD的显著预测因素。因此,对双侧肾肿瘤患者,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PN,但当RN与PN相结合不可避免时,应谨慎决定手术顺序,RN后PN对患者肾功能保护不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昏迷患者疾病预后评价意义及与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价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ICU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ICU入院62例危重病昏迷患者,入住ICU后行入科24h、出科时的CSI监测及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至出科或死亡,以好转和死亡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及组内CSI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APACHEⅡ评分死亡组24h、出科时明显高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升高,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死亡组入科24h、出科时明显低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下降,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CSI大小与APACHEⅡ评分高低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CSI对危重昏迷患者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而CSI与APACHEⅡ评分之间有负相关性,因此APACHEⅡ评分对其也有一定协同评价作用。

  • 标签: CSI APACHEⅡ评分 危重昏迷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白内障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双盲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各6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且大大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其并发症出现率为5.97%远低于对照组的19.4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8.51%远高于对照组的88.06%,两组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不适,缩短病程,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白内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 脑外伤脑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异位妊娠患者,接受早期治疗干预以及常规治疗干预,对其预后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停经时间的不同分组,即早期组(停经时间≤40d)和晚期组(停经时间>40d),2组异位妊娠患者均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干预,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破裂型相比,早期组的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异位妊娠 早期治疗 常规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异位妊娠患者,接受早期治疗干预以及常规治疗干预,对其预后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停经时间的不同分组,即早期组(停经时间≤40d)和晚期组(停经时间>40d),2组异位妊娠患者均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干预,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破裂型相比,早期组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60例2017年6月—2018年6月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神经内科常规疗法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失眠症状好转时间、睡眠时间延长1小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指数、BI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失眠症状好转时间、睡眠时间延长1小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指数、BI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指数、BI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常规疗法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指数、BI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失眠 治疗方法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妈富隆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将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2.5%和4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妈富隆的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在术后采用妈富隆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且预后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常用药物。

  • 标签: 妈富隆 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作用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选取其中43例采用化疗+放射治疗的方式,观察放疗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作用以及影响。结果采用放疗联合化疗的203例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1.5月,1年生存率53.69%(109/203),两年生存率26.11%(53/303)。KPS<80分、有长时间吸烟史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毒性反应不严重。结论放射治疗对小细胞肺癌预后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的化疗药物联合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延长患者生存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KPS评分、是否有吸烟史、体重是否减轻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放射治疗 小细胞肺癌 治疗模式 放疗剂量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在挽救患者生命上具有显著疗效。目前,国内外对于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甚少,本文将针对心肺复苏后再灌注损伤的相关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综述,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探讨其对该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于病程(7-10天),进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双侧面神经各支运动电位的波幅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双侧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瘫患者健、患侧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肌电图评估周围性面瘫的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神经肌电图 评价 预后
  • 简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按Kernohan分类属于星形细胞瘤Ⅲ~Ⅳ级,WHO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归类为星形细胞瘤Ⅳ级,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25%。该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以往研究认为该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但近些年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标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的经典指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v,PWV)每增加4-5m/s,心血管死亡风险^[1]、致死性卒中^[2]及冠心病事件风险^[3]均增加40%左右。

  • 标签: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面瘫患者共94例,均在2021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掷骰子法分组,对比组47例选取针刺治疗,观察组47例选取艾灸联合针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面神经功能、舒适度评分、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更好、舒适度评分与治疗疗效均更高(P<0.05)。结论:选用艾灸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使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艾灸 针刺 面瘫 面神经功能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染色体核型 基因突变 预后 预后积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染色体核型 基因突变 预后 预后积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疾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40例老年患者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老年综合评估,实验组实施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措施,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个月后以及入院3个月时间点实施平衡测试与步态测试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实验组入院后1个月和3个月平衡+步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疾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积极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将老年综合评估纳入老年病管理程序,能使老年衰弱、共病以及失能的患者得到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疾病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