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激励策略,助力学生正向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巧用激励策略,助力学生正向成长

区泳珊

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

论文摘要: 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驱动力,教师在把握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运用适当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从健全人格建立自信、确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榜样导行互助互励,善导严管合理期望等角度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激励;人格;目标;榜样;期望

初中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但自我调控的能力不足。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可本着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原则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恰当地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一、健全人格,建立自信——激励的本质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萌芽的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身边事例、名人故事和时事要闻来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培养乐观自信的健全人格。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为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笔者会在开学初给每个学生设立个人档案,让学生填写表格我的优点我的不足,以便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在教师的充分信任和鼓励下,学生定会全力以赴。这样,以合理的期待诱导成功,使期待成为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正向发展。

二、确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激励的方向

有位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1]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正确合理的远中近期目标,通过具体目标明确学习的意义,将外在的目标追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优生,教师应给予鼓励与鞭策,严格要求,激励他们努力奋斗,勇攀高峰。及时地指导分析学习的进退情况,总结过去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效、存在的问题,调整个人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争取以后更大的进步。对于成绩波动较大、行为异常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弄清原因,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中层生,更多的是尊重、理解和信任,以志向引领方向。从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等不同角度提高其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支持他们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对于后进生,应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倾注更多的关爱和忍耐,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他们。平时,教师需多关注他们的课内课外,深入了解其学习、生活等状况,尽量多鼓励少批评,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肯定其闪光点,让其更清晰地去认识自己,不断改进不足,完善自己。

三、榜样导行,互助互励——激励的强心针

有人说,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生求知欲、成才欲强,对新事物反应敏感,接受、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首先,可以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名人的楷模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以周恩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田径场上的亚洲飞人苏炳添为榜样,勤奋刻苦,铸就辉煌;还可以结合时事政治、传统节日来强化思想教育,如救灾义捐、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可以学校、班级的先进人物为学习的榜样,身边同龄人的事例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校运会上,处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在班上,总有同学默默地在为班级做事……。通过榜样导行,学生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班级变得更积极和谐了。

此外,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竞争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人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有利于激励进取心,消除懒散和懈怠。因此,竞争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在班里设立学习小组,让成绩相当的学生组成学习竞争对手,创造竞争气氛,也是产生动力的源泉。他们相互帮助鼓励,取对方之长补己之短,激励彼此共同进步。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挖掘自身的潜能,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

四、善导严管,合理期望——激励的灵魂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增进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灵得以滋养,要我学我要学过渡,逐渐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放松的警觉状态,主动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谈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学习方法、时间的管理等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只有客观、公正、具体的评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注意,评价并非一味的表扬,也应包含对学生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会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诺言。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课堂中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会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并由此而改变其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2]例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不注意物品的整理。教师可先肯定他的优点,进而委婉地指出学习时桌面的摆设也是制约学习效率的因素,应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教师还可借助既有的事实来教育学生,表达期望。有些学生做笔记时只用一种颜色的笔,有的学生则会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教师可把两种笔记的效果让学生对比分析,从而明白通过细节管理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育人工作中,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的个性不一,采取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总的来看,激励教育始终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初心,尽可能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益青;《以文化看待发展》;浙江大学;2011

[2]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