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

周薇艳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42例发生血栓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长、抗凝药物的应用等;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肿瘤;长期PICC置管;静脉血栓;风险因素;预见性护理

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化疗治疗,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刺激作用,同时化疗药物外渗能够导致周围组织及皮肤坏死[1],从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因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肿瘤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近年来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药物外渗、有效的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虽然PICC优势多,但仍然存在导管堵塞、血栓及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4]。预见性护理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 36~86岁,平均(56.19±8.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通过对42例发生血栓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长、抗凝药物的应用等,根据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及生命体征的检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抗凝药物应用,有效的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注重对患者的肢体保暖,观察组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①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各种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并进行评价,定期考核,从而提升护士对预见性护理的认知,提升护理效果。②加强宣教及心理指导: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告知其PICC的意义,同时告知患者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5],预防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积极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对存在心理矛盾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多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及护理。③预防训练:加强对患者进行手指、握拳、旋腕及抬肢等训练[6],其中手指训练在置管后第 1d 进行,包括屈曲与伸展五指;握拳训练于置管后第 2d 进行,即利用握力球完成握关训练;旋腕训练于置管后第 3d 增加旋腕训练,即由外至内内旋腕;抬肢训练于置管后第 4d 增加抬肢训练,缓慢上举上肢,以上每天进行2次,持续 2w。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原因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1.3.2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其中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60岁、患者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较长达到2周者及未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是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2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s/n(%)]

组别

例数

血栓发生率(%)

满意度评分(分)

观察组

50

0(0)

98.87±0.46

对照组

50

6(12.0)

95.48±1.02

t/χ2

4.4326

21.4231

P

<0.05

<0.05

讨论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60岁、患者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较长达到2周者及未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是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当年龄≥60 岁时人的血管舒张功往往逐渐下降,不利于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随着 PICC 置管时间的延长,由于侵袭性的操作,也会加重血栓发生的风险,高血糖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高,促使血液粘稠度增强,导致血管内的血流减慢,容易引起血栓的发生,当未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患者血液的粘稠度高,极易发生血栓。

通过研究发现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高,因此对于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患者需要加强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开展,这种护理能够对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预判,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血栓的发生率。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减少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分析原因,对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采取预见性护理,护理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加强对患者与其家属的 PICC 置管宣教,加强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做好各种功能锻炼预防性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梅,连碧霞,曾信琴.同步放化疗患者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132-134.

[2]刘欢.化疗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自我管理探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143-144.

[3]阴唯唯,段晓侠,张静,等.肿瘤患者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新疆医学,2019,49(12):1190-1193.

[4]龚蓓桃,宁丽冰.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190,198.

[5]王帝娣,龙玲,周小珍,等.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2):100-101.

[6]嵇绍兵,张松丽.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J].新疆医学,2023,53(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