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画于情,以情动人—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

陈子怡

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的教育功能也纵向发展,情感教育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情感教育,采用创新策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美学科中。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教育的功能不单纯是教会学生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一个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之一就是具有积极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本身就凝聚着情感价值,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情感都能够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在美术中丰富情感体验。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便是情感,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情感的,人类文明的升华是情感,情感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情感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拥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优秀的情感品质,为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保障。首先,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建立充足的自信心。其次,情感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建立。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以真、善、美的角度看待一切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最后,情感教育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提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作者跨越时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能够提高美术学习效率,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创新策略

小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其情感发育并不完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将情感有机地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笔者总结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1.以境引情,激发学生情感

在新时代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创设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们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变的直观,将平面的教学变的立体,将静态的美术作品变的“动”起来,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全面激发,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的背后情感当中。

例如,在《山水画》的教学中,“山水画”作为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展现我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从心底升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感受祖国的波澜壮阔,无形之中能够培养学生爱国,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瑰丽的画面徐徐展开,“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学生仿佛沉浸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内心的激情被点燃,在创作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从而创作的作品会形神兼备,富有内涵。

2.赏品共情,增强学生情感理解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也是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优秀的美术作品,无论在绘画技巧、画面布局、色彩调和、作品意境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具有隐性的情感教育意义。因此,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优秀的美术作品,以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同时,要注意选择的美术作品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富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的,这样会让课堂的氛围变的轻松和谐,又充满积极的正能量,也能够引发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情感理解。艺术是无限的,在美术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选取课外的优秀文化作品,填补课堂内容的不足,从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元化。

例如,这幅《冬日》,在整幅作品的绘画技巧上,小作者也是独具匠心了,而且小作者的思维特别细腻,着笔特别温暖,让人心里特别暖,想象力也特别丰富。用立体的纯白色画出厚厚的积雪,再用厚重的黑色勾勒出每一堆积雪的轮廓,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使积雪更加的丰满具有层次之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充分的体现出了“冬日”的主题。作品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小作者也一定生活在一个特别温馨融洽的家庭环境中,因此,才能创作出一副这么有爱的美好作品。鸟儿在冬天是不常见的,可是小作者偏偏创作了这么多的鸟儿在屋顶上,正是通过这种矛盾的创作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了小作者热爱鸟儿、热爱生活之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欣赏这幅作品,理解这幅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内涵,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能够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

3.以“活”激情,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质教育理念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并且发挥“第二课堂”的巨大的教育作用,教师要积极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室外这一“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增加学生的切身体验。除此之外,在“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锤炼学生的品格,于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创作出的作品也定是积极阳光并且赋予其灵魂与情感的。

例如,在《发现老房子的美》的教学中,在保证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笔者组织了一次“探寻老房子之美”的活动,在笔者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郊区的老房子。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郊区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孩子们显然对老房子的很感兴趣,即使条件再艰难,孩子们也依然兴趣十足,探寻了各种老房子的结构、布局等,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用泥巴制作出了自己心中的老房子。

在课外实践中,通过艰苦的环境的既锤炼了孩子们的品格和意志,也让他们见识到老房子的独特美,形成独特的怀旧情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4.拓展延情,升华学生情感

虽然美术教材的编撰虽然兼具科学、合理、全面的特征,但是,局限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远远是不够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以教材及基本的前提下要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多重情感体验,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剥玉米》的教学中,无疑是美的,但是究竟美在哪里呢,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从作品的线条、结构、色彩、人文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以美术的角度鉴赏作品,并且对“剥玉米”这项劳动进行拓展,农民伯伯种玉米、收玉米、剥玉米,然后将玉米做成美食,所以我们才有丰富的食物吃,才能够丰衣足食,引导学生说出“劳动者是最美的”。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与拓展让学生们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通过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将审美情感进行了升华,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不能脱离情感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应该寓于情感之中。一幅幅优秀的作品看似“无情”实则“有情”,教师要充分的挖掘美术中的情感因素,并采用正确的方法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从而落实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育目标,为学生的身心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维霞.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No.170(27):201-204.

[2]宋志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J].学园,2022,15(28):48-50.

[3]夏琼.小学中年级阶段美术色彩教学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解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2,No.453(07):85-87.

[4]刘文.情动辞发  披文入情——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No.138(06):117-118.

[5]黄晓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21,No.432(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