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姓名:佟依静

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中心校

摘要:生成作为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是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的,强调的是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交流的、具有不确定性、生成性的过程。而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行为,因此,在有限课时中,如何处理生成性问题,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而想要解决该难题,应该先明确生成问题的含义、产生原因、生成的价值和方法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处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状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导致很多生成性问题。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不应仅仅依赖于课程观念,更应该注重教育的智慧。与此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该追求更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要有自身的规律、有时间限制、有教学内容等。因此,要把资源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堂课”,这样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一、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原则

首先,生成性问题的产生是以学生自身的能力为出发点,而非随意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默认”为指导,而是要以学生当前的学习层次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在生成问题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其次,交互式教学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交互式教学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学进程的动态发展。而课堂快乐产生的动力来源于师生互动,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性的行为,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如果没有这种行为,也就不能被称之为教学,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而生成式的教学主旨在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在生产性教学环境中,默认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这种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一起思考、一起探索,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能充分地进行情感交流、讨论和研究,共同分享具有不同价值和态度的生活,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一致性。反之,如果在沟通中加入其他内容,则生成会被污染,甚至成为虚假的生成性。

二、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

(一)课前预设,关注生成

虽然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很难被所有人预知,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心理特点、听课状态、课堂具体的教学内容等为基础,在课程开始以前,在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时,对课堂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展开充分预设,让教学在预设的范围内产生。例如,教师在进行备课阶段,要对学生在学习每一项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疑问、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并且要提前做好应对这些疑问或问题的各种准备工作。再如,在进行试卷讲评课时,教师应该要提前准备好一些针对试题的解题方法,这样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即可通过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做到顺其自然,从容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生成性的美好时刻。也只有这样,当在课堂中发生突发状况时,教师才能镇定的采取措施。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即使在进行预设阶段,并不容易也无法把课堂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都涵盖在其中,且还要很有弹性地进行设定。而在做好上课前的课程设置时,教师要从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步骤、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表现出多样化、选择性、灵活性、开放式等特点,为学生的个人成长预留充分的发展余地。在做好上课前成绩预测工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潜在状态、生命经历、性格、以及个人成长规律等方面研究,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格特征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行灵活设计。在生成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预设目标,并在产生过程中适当地调整教学重点,有助于随时更换或调整研究课题,在生成中随时改变教学流程。

(二)课中处理,积极应对生成

生成性的问题种类繁多,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一些与教材内容一致的问题,并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和作用。例如,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不同的认识,也会向教师提出疑问。又如,当教师对一个问题做相应的分析以后,学生会借机对其进行深入地提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些与教材内容不符,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和妨碍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对生成问题的价值作出正确判断。而在教学过程中,在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生成性问题方面,教师可以采取顺水推舟、因势利导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在适当时进行点拨,引领学生向更广阔或深入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此推动他们的个人发展与创造力开发。这不但能够保护学生的兴趣和探求学习的欲望,还能让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形成思想交流、情感的交流、以及心理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符的生成性问题,在不会对整个课堂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如,学生偶尔的小动作、窃窃私语,教师也不需要刻意阻止,而是使用轻微的回应方法,如,用温和的话语来提醒他们,或用眼神、肢体语言来暗示,让学生不要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或行为。

(三)课后反思,优化生成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用探究的眼光审视课堂,并及时反思,注重提高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处理能力。而优秀的反思,不但能让教师提升自身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改善教学方式,还能提升他们在面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生成性问题时的效率,让课堂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并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当一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做一个适当的回顾,并且对课堂上出现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而在课后,除了整体的反思以外,教师还应该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特别反思,例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生成性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合适吗?生成性问题给课堂带来什么好处与坏处?课前的教学设计和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偏离?在进行及时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在思想方面和行为方面的缺陷,从而持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并将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灵活运用,结合生成特点

由于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生成性,不要一味地去追寻生成性,以致于迷失方向。现阶段,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追逐着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并禁锢他们的思维。然而,最重要的是教学效率,因此,对于生成性,教师应适当、合理地进行教学处理,而不是过多地追求教学预设,从而影响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与生成性的特征相结合,不要在某一时期过于追求结果。而新课标把教学模式看作是实现理想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很多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对课堂生成性的问题采取了盲目的态度,过度强调课堂对学生的关注,这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反而损害了自身的视野,从而对正常的教学产生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并对其进行灵活处理,既能推动课堂的动态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智慧,实现专业发展,加深对教学过程本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教学活动,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玲.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5):4-5.

[2]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大概念、大问题的运用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3):49-54.

[3]赵红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性资源有效处理的策略分析[J].大众文摘,2023(4):0076-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