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道法课堂活动  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巧设道法课堂活动  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刘延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心校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程是学校强化学生品德养成,启迪梦想、铸魂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直接有效最主要渠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巧设沉浸式道法课堂活动,发挥评价活动激励作用,综合创建学生喜欢的德育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道法课堂 活动  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鉴定理想信念、鲜明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重视和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政课程是学校强化学生品德养成,启迪梦想、铸魂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直接有效最主要渠道

如何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学生最喜欢、最向往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巧设课堂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一、善于从学生生活中采集设计活动

很多人都认为,思政课就是讲道理,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存在很多老师照本宣科、讲道理背理论的做法,生生把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和认知给磨灭了。实际上。现在的孩子接触知识的途径多、知道的事情多,课上老师讲的道理,孩子们了解,明白的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但是所谓“说到容易,做到难”,当他们真正遇到相应的事情,就不一定那么做了。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例结合教学内容巧设课堂活动。比如教学团结和友爱这一主题时,我就将班里两个孩子打架的事情设计成辩论赛活动,效果非常好。事情起因于学生课间的小摩擦,王亮不下心撞了李勇一下,李勇急了,就顺势推了王亮一下,然后两人谁也不示弱,就扭打在了一起。事后我问王亮:“道法课上老师不是刚刚讲过,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吗?你为什么要打人呀?”王亮居然脱口而出:“是他先打我的,我妈妈说过,谁打我,我就得还过来!”。因为此事,引发了我的思考:当“打架”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们怎么就忘记了道法课上关于“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教导了呢?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知识和实际生活分离了,学生没有从内心认识团结友爱的意义,也没有形成友爱处事的行为自觉。于是我就进行设计了“别人打我我该不该还手”的辩论活动。经过激烈地辩论,形成共识“打架还手”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趁热打铁,又组织开展生活“表演秀”,设置了“当事人”、“旁观者”、“家长”、“老师”、“路人”等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入情入境的表演起来,在热闹的氛围中学生自觉形成了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意识,直到现在,班里从没再发生过 “吵嘴”、 “打架”这样的事情了。所以根据这个思路,我针对礼貌待人、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体谅别人等主题活动,把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场景设计成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不但喜欢上课课堂学习,还主动给我提供素材,共同设计活动环节,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巧妙设计沉浸式情景活动把道理根植学生内心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娇生惯养,从没受过什么委屈,更没有吃过苦,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备至”, 导致这一代小学生形成超级自我中心意识,“自私自利,待人不礼貌,不会关心别人,甚至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逆反心理较强等问题屡屡出现。课堂学习的道理要求在学生那里可能就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记得住应付得了老师的检查就行,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印象深刻、让道理根植内心呢?我也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设计了一些沉浸式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长,形成道德观念。学校附近有位盲老人,爱在门口晒太阳或乘凉。每当下午放学的时候,总有调皮孩子爱跟老人“开玩笑”。不是把老人的拐棍拿走,然后悄悄地躲在一边看热闹,就是拿根毛毛草瘙痒老人的鼻子,好几次险些发生危险。尽管我对这些孩子进行过多次教育,孩子表面上也认错了,但趁人不备时,他们还是经常犯“老毛病”。对此,我设计了一个高难度的“画鼻子”游戏:找两名同学蒙上眼睛,从座位上走上讲台,给娃娃画鼻子,然后再走回座位。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让孩子们丑态百出。他们有的举步维艰,半天挪动不了地方;有的孩子好不容易摸到了黑板前,却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还有的孩子找不到回去的方向,直接撞上了墙壁。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把眼泪都笑出来了。我让“盲人”谈感受,让“观众”说看法。孩子们发言踊跃,有的孩子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动作,我怎么感觉那么难啊!”有的说:“眼睛看不到东西,真是太可怕了!”接着我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部关于盲人的纪录片。片中盲人的生活,盲人的毅力着实让孩子们吃惊不小。孩子们纷纷表示不再歧视盲人,有的孩子说“我要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要制止那些嘲笑他们的人”、“我们应该给这些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孩子们踊跃发言,个个慷慨激昂,那热情在下课铃声响后也丝毫不减。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听着孩子们这些真诚的话语,我很欣慰,因为我的这节课上进了孩子们的心中,相信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再比如团结课上的掰筷子游戏、绑腿跑比赛,学英雄课上的卧姿体验、爱国主义课堂上的电影赏析等等,沉浸式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深刻理解、自觉践行道德要求。

三、巧设激励性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认同中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小学生更喜欢别人的鼓励和表扬,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我在课堂上设计“行为自律”活动,评选“自律小标兵”。同时还设计了“为自己评奖”、“夸夸我自己”等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如 “大胆发言奖”、“文明礼貌奖”、“不乱扔纸屑奖”等,孩子们在努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积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这样既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习惯较差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有效促进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计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巧妙生动的道法课堂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亲身实践道德和法治要求,自我升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这才是思政课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程教师,不断挖掘、开发更多与时俱进、学生细纹乐见的课堂活动,才能使思想课程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思品教学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佚名.小学道德育法制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德育,2018,67(10):25-27

[2].钱黎明.核心素养教育在道德育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情感读本,2018,32(8):23-33

[3].魏海黎.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