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

高桂花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4302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100例老年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不同方法下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普遍差,基于其心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满意度;老年患者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数量多、慢性病多,老年患者入院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负担问题。老年人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高发群体,在病情进展下可能会发生脑梗及心梗,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1]。老年人与青壮年群体相比,身体弱,机体功能不断衰退,入院后,患者常见焦虑及抑郁负面情绪,且患者发病后生活质量差。为此,护理人员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展开研究,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我院纳入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100例老年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组间均为5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60-86(75.21±5.35)岁,病程2-12(6.25±2.12)年。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61-88(75.67±5.53)岁,病程2-14(6.43±2.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脑卒中等。

对照组:入院后,按医嘱常规入院治疗及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

观察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①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文献资料及患者情况,观察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分以下几种。第一,悲观、失望: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周期长,易出现悲观及失望心理,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在院内郁郁寡欢,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在护理工作中,依从性不高,病情管控效果差。第二,焦虑、烦躁:老年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很容易发撒焦虑及抑郁,也容易心烦意乱,导致其睡眠质量低下,进一步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第三,懒惰、易怒:老年患者在疾病影响下,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比如,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差,不愿意活动,也不会主动参与到运动锻炼中,患者的生活习惯差,一旦护理人员要求其适当活动,患者容易发怒。②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劝导患者,聆听其主诉,让患者表达担忧的问题,护理人员针对性较大患者的疑虑性问题,并说明慢性病科学的管控方法,列举成功治疗疾病的案例,激发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比如,为患者播放喜欢听的音乐或者喜欢看的节目,并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可适当的散步、打太极,或与其他病友下棋及聊天等,以免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让家属注意关心及呵护患者,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及悲观焦虑情绪,营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医护多立足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患者调节不佳的生活习惯,持续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以SAS及SD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值高代表负面情绪严重。②满意度:调查指标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以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概率%表示,x²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

护理前,组间SAS及SDS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分)

分组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0)

61.21±5.28

35.21±4.12

60.85±5.33

38.54±5.36

对照组(n=50)

61.28±5.36

50.36±5.53

60.75±5.36

49.26±5.38

t

0.868

12.215

0.285

12.866

p

0.265

0.001

0.368

0.001

2.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24(48.00)

25(5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21(42.00)

23(46.00)

7(14.00)

43(86.00)

4.158

P

0.035

3.讨论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非常复杂,体现在悲观、失望、焦虑等多个方面,为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疾病的依从性,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必要性[2]。本研究中,基于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基于患者关心及呵护,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排与患者年龄相仿患者同处病房,便于同类患者相互沟通,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帮会患者了解医院环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患者负面情绪[3]。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向家属说明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让家属注意关心及呵护患者,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感到温馨,以免患者有挫败感、失落感。自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好,对护理工作也更为满意,为此,基于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志玲. 优质护理在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特点的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4):464-465.

[2]杭丽娟,王芳芳. 老年慢性病反复住院患者心理特点与护理方法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5):95-96.

[3]罗珍贞.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9,38(33):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