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在智慧课堂上绽放出灿烂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让国学经典在智慧课堂上绽放出灿烂之花

王振军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省亳州市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厚重,国学经典更是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国悠久历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不光有文学光芒熠熠生辉,还蕴涵着深刻的美学、哲学。学习“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哲学素养的启蒙和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智慧课堂”这一智能、高效的新型信息化手段,不仅为国学经典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教学资源载体,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优质途径,其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关键词:  国学经典;智慧课堂;哲学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合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近几年学习国学热潮持续高涨,国学作为一门地方课程走进校园,“学习国学经典”的理念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实现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国学课堂教学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其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哲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成了众多教师不懈的追求。

智慧课堂这个新型信息化课堂形式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实际上,它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如何运用“智慧课堂”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的“国学经典”课堂?结合国学课堂教学经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个人拙见:

一、教学资源载体多样化,激发学习经典的兴趣

智慧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的,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载体形式更是多样化,包括电子文档、图片、影视、语音、PPT等多种样式的资源。它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极大需求,也为老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的图片,绘声绘色的国学故事,引人入胜的范读语音,直观概括的课件展示,形式多样,刺激着学生各项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学生当然兴致盎然。如在学习《穿井得人》这篇国学小古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意,通过播放有趣的“国学小故事”视频,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接着再提供语音范读跟读正音,结合理解,学生自然熟读成诵,读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得出自己的见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资源推送方式上也是多样的,智慧课堂既可以自动推送资源,又可以由老师结合班级学情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人工推送,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订阅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多样化学习需要。如在学习《穿井得人》课前,老师可以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资料提前人工推送给学生,学生也可自主选择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个性化的自主预习。

无论是多样化的的资源载体形式还是多样化的资源推送形式,无疑都将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二、全程参与经典课堂,启迪学生智慧

国学经典中许多文章,字字珠玑,句句精绝,教会学生勤学、善思、善悟,启迪学生的智慧。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国学小故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悬梁苦读”“孟母三迁”,《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至理名言,不胜枚举、数不胜数。而儿童心理学界研究表明,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国学中的传统思维:定向、逆向、想象思维等在学生学习国学内容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并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智慧课堂全程参与到教学整个过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呈现形式,将一些难懂的成语典故、古诗词、小古文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画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习过程也启迪着学生的智慧。

1.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再设计课前预习测评,以此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以学定教,通过课前预测教学设计也更能准确把握住教学目标。

2.课中环节,智慧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题导入、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课中环节的设计也都紧密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后环节,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及时巩固国学知识,通过微课对作业进行讲解,给学生以辅导,最后结合课堂教学实时检测和作业反馈等对一节课进行反思评价等。

三、全方位服务经典教学,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素材,如适合儿童诵读的《弟子规》,仅1080字,却高度概括了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态度和礼仪。学生在诵读、学习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再到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智慧课堂的使用不仅仅能时国学经典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其本身的设计就能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全方位服务,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智慧课堂的运用,教师学会在各种教学资源中优化出适合自己课堂的内容,在课前养成分析学生学情,因材施教的教学习惯,课中的实时检测让老师在教学中树立时刻关注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智慧课堂在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兼顾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前的预习检测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中的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课后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好习惯。

三、社会实践内化思想,树立健全人格

国学经典中核心思想以“儒家”“墨家”“法家”等为代表,这些思想都十分注重人格的和道德修养,如儒家思想认为人应具备五种品德:仁、义、礼、智、信,即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俗却深刻,易于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当中。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可学生运用智慧课堂策划、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细致规划、提前预设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智慧课堂的实时检测灵活地调整活动方案,以达到预期效果。结束后,通过智慧课堂中多种资源载体形式展示、反馈,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国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品味和人生内涵逐步提升,在生活实践中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树立健全的人格。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扬,更加熠熠生辉,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智慧课堂的运用,使国学经典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备课和上课流程设计更加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外活动的策划设计也更丰富,反馈形式多样。整个教学过程便捷、高效,有助于学生启迪智慧,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不断探究智慧课堂下,国学经典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国学经典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得心应手,如虎添翼,使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积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作者:袁建琼.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2015(学位年度)

[2].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作者:张霞.教育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20102010年北京市小学校长论坛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生活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