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策略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3

放大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策略例谈

纪佩桦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素质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这个学习共同体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所开展的一系列双边活动的过程。文章主要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意义、需要关注哪些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出了介绍,同时也对关注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今后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应加强对数学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及反思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放大;教学过程;认识;意义;策略

数学思维具有与数学学科相似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等特点,赋予数学以不可比拟的严密性和精准性,使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根本。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非良性的数学教学现象。如:不求数学本质的理解;不求数学知识内涵的联系,“就事论事”的单一化知识教学……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但不能从正面产生数学教育的价值,反而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让学生形成刻板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呼唤理性回归,渴求数学教学过程的“深度耕耘”。

一、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关注数学教学过程意义

以前的数学教学偏重逻辑训练和运算技巧训练。数学教学缺少背景和过程,数学课堂就是老师在台上讲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记忆,没有一个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使数学教学饱受指责。而关注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为学生“再创造”提供丰富的条件。同时关注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我认为,关注过程能够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能够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表达与交流,同时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关注过程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品味、讨论、判断、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快,把他们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出现错误看做是一种进步,把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当作重要的教育,关注过程的实质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思维能力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不注重其形成过程,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的话,不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而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概念。同样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含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

三、数学教学应关注哪些过程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并不是指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设计相应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所有知识产生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并且也不必要。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一些重要的过程,如数学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反思的过程等等。

1.关注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作为弗赖登塔尔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指学习者从基于自身现实的一个问题开始,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的过程。数学化是一个注重数学应用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应用。它是以学生的背景或”现实中某个微小而孤立的片段”为出发点,提出数学问题。

从数学本身的特点来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同时,数学是一种工具,它对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都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问题,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它为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数学是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而有独特作用。为了发挥数学的这些功能,必须学习数学化。因为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突现数学的这些功能。

2.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

关于“问题解决”的涵义,数学教育界对其理解还很不一致,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对其有不同的解释。问题解决是数学的一个目的;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问题解决是一个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是一种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是一个数学内容;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形式。由此可见,“问题解决”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一种带有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它和教学实践已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3.关注师生反思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少要有两个方面的反思观,这就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学习反思。

(1)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 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规律。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其自身发展将大受限制,其教学成效也将举足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数学思维的批判性,通过自定学习计划与目标、自我控制与调整、自我评价与反馈来实现对数学理解过程的重新组织与建构,最终达到“学会数学学习”的一种个体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反思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成个体化的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四、放大数学教学过程的策略

如今,“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越来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显得过于枯燥,学生没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如“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思维得不到发展。如何丰盈教学过程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1.优化教学活动,引导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思维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能力不强,潜能未被挖掘的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分析等数学活动,帮助他们慢慢地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引导学生探究的有效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感受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如教学“线段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差,我拿来一条橡皮绳,随意地放在桌子上,问:“同学们,有谁能将这条橡皮绳拉直?”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我邀请两个学生先上台把橡皮绳拉直,等这两个学生将橡皮绳拉直之后,我提问:“请台下的同学注意观察一下,橡皮绳被拉直了吗?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如果我说两个同学用来拉橡皮绳的手与被拉直的橡皮绳组成了‘线段,那什么是‘线段呢?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我转身,在黑板上画出了曲线与线段,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找出线段,然后,我再引入线段的概念。在课堂上,我还留出时间让学生体验了橡皮绳被拉直的过程。

我利用道具,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让他们初步认识到线段的特征,再告诉他们线段的概念,细化了授课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理解了线段的概念。

2.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认知能力差,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有重大的责任,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厘米与米”时,教师需帮助学生形成“厘米与米”认知。在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时,我利用一些实物,带领学生去测量长度分别为1厘米、1米的物体,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知所给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大脑中呈现一个更加清晰的概念,加深对长度的理解。

小学数学较实用与有趣,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创造良好环境,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教育观,坚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数学文化史实的渗透都体现出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若是数学教师能在课堂上体现出数学富含的这些气质,必然会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

如教学“线段的初步认识”时,在帮助学生理解了线段的概念后,我讓学生找出生活中能够看出线段的物体,并让他们对此进行讨论交流。

生1:在直尺上能够找出线段。

生2:黑板的每条边、教室的每条边都能找出线段。

生3:可以用手指来比划一段长度能表示线段。

我:对啦,看来同学们都很快掌握了线段的定义,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我利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并丰盈了教学过程,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4.加强互动交流,保护自主学习热情

新课改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交流,它实际上是一种课堂学习方式,是学生基于独立思考主动和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并学习同伴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让自己的想法、策略能及时获得详细的检查、完善、提炼,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时,可先提出问题:客观评价某一届奥运会上某一个代表队的表现是相当困难的,有人建议对比金牌总数,有人建议对比奖牌总数,有人建议对比银牌与金牌的总数等等,你更赞同哪一种方案?你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且组内学生应注意统一意见,然后每一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自己组的观点阐述出来,同时要说明理由。教师此话一出,学生们兴致盎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系列方案,有的小组说对比奖牌总数,有的小组说对比金牌总数,还有的小组说获得一枚铜牌计1分、银牌计2分、金牌计3分,最后对比各代表队的总积分等,并阐明这些方案的短处、长处。在该过程中,学生有效进行了数学交流,不仅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还为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便利,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相互倾听,在分享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五、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展望

1.关注数学化过程研究展望

毫无疑问,学生应该学习数学化。但数学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非数学内容进行数学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超出生活上升到高一层次的数学,这恐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最低的层次做起,循序渐进,掌握从原始问题中洞察数学模型的能力。此外,学生从最低层次开始学习数学化,也就实现对非数学内容进行数学化,以保证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还应该进行到下一个层次即至少能对数学内容进行局部组织,至于究竟应该进行到何种程度,这个问题还有待讨论”。这些问题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时常面对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灵活加以处理

2.关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研究展望

(1)在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问题解决”教学必须融合到“系统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②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问题解决教法并不能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的方法和途径结合起来。

③新教育技术的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新的有力的支持。

④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很关键,他们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2)不足之处

如果我们对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及教学实践加以研究,不难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较多,教学实践还比较少,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思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表现还很突出,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总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丰盈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仁青.浅谈数学教学过程[J].读写算,2014(1).

[2]顾继玲.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