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杰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二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育要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创新有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抓住机遇,通过动作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晦涩,他们的思维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动手,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直观形象的操作之中,切实获取直接的数学经验,而这样的知识获取过程更加清晰可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加牢固。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如何锻炼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举办一些数学小游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己发展的舞台,发展自己的个性,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当学生能够养成动手操作习惯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种图形的不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都喜欢做手工,如折纸、剪纸等,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喜好,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制作纸风车。首先将一张长方形纸张通过折叠的方式剪成正方形,再沿着纸张的两条对角线进行折叠,接着按照对角线的痕迹剪一剪,折叠成风车的形状。这样的手工操作十分吸引学生,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在风车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制作的风车,并联想制作风车過程,“想想在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由于是亲自动手操作,很多学生都能马上回答出来:“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是很多学生还忽略了其中一个图形,于是教师稍作提醒:“当风车转动时,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图形呢?”学生马上抢答:“圆形。”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应当注重规范性,既要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保持课堂秩序。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与机会,换句话说即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来直接了解一些数学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积极转变思想,多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给予他们独立探究、共享成果和动手实践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中彰显自己的独特作用,主动探索、创造和探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性学习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拥有一颗创造的心。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合作探究,总结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协作,不限制探究方法,旨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深化理解和认识。学生在进行讨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认为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有的小组却说:“这种方法不能做到十分准确,而且在做实际的数学题时,用尺子去测量的方法也不能算出正确结果。”,因此他们提出可以用“折叠”的方法,通过“折叠”能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就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由此可见,当学生拥有了自主权,能够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最终的归宿在于运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生活实际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积极搜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不断为学生搭建提升实践能力的桥梁,让他们在“做”中学,以生活的角度去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充分体会数学对生活的实用价值,最终达到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如果一个水龙头每天滴水17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365天它共能滴多少千克水?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17×365,而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利用计算机很快就能计算出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发挥想象,在不考虑计算难度的情况下,利用所学“乘法”知识自主创作数学题。有的学生写道:“一个工队平均每天能植47棵树,照这样计算,如果用一年364天的时间他们能植多少棵?”还有的学生写道:“一个工人共有120个零件需要组装,按照他每天组装同样个数的零件来计算,它用了24天组装完,每天组装多少个?按这个速度,组装2675个零件需要多少天?”等等,这就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应将其全面贯彻于日常教学之中,从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传授动手操作的科学方法,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动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党国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2):57-58.

[2]叶建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