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何燕筠

广州市白云区石华小学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关注德育的同时,也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对于构建学生的三观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存的问题,采取科学的融合策略,做好教学方式的优化和调整,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两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融合方法

一、小学德育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1老师对小学德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混为一谈。第一、两者的教学基础不同。第二、两者对于学生的评判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第三、两者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是两者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成为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人才。但是部分老师的认识存在问题,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未把握其中存在的规律,教学方法不够全面,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1.2老师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

小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开始提高,同时意志、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按照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较低,课堂的效率较低,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为了保障两者的有机融合,学校要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培训工作,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要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第二,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老师能够从他人的教学方式中吸取优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保障自身的道德水平。第三,老师要发挥出以身作则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做好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帮助学生拥有战胜困境的方式,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状态来面对人生。例如:老师要积极关注小学生心理咨询网站,类似于中国心理学会网站、中国心理网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网等,定期对网站进行浏览,筛选出合适的心理咨询测试题、心理案例以及文章等,引导学生参与测试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全面地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效果。首先,老师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中张贴积极心理暗示标语,在班级内设置心理咨询角,解决学生心理烦躁、疑问以及困惑等多种问题。其次,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讲座活动,学校要邀请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宣传和讲解,对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互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能够积极地融入到学生的不同圈子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工作,采取多样化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老师可以积极地与社区以及慈善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丰富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道德品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者孤儿院奉献爱心,或者参加社会时事主题的辩论活动,鼓励他们对自我进行调整,克服自身心理以及道德上的困难,优化教育的效果。其次,一个人个性、习惯、道德品质等,往往和家庭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老师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形式。例如:老师要组织家长开展亲子心理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互相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学习压力、人际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的看法,家长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小学生的心理建设,也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发泄,避免走上不良的发泄道路。再次,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篇目,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身的观点以及疑问,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沟通以及心理洞察能力。接着,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收集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以及爱国爱民等素材,制作成精美的PPT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电影或者短片,使学生构建起自身与影片中人物的联系,从而与学生进行对话,发挥自身的专业性,降低他们的抵触心理。

2.4老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之后,能够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和综合素质。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状况,要抓住“典型”的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道德以及心理状况,针对较为“典型”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兴趣,设置针对性的活动环节,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整。老师要全面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面沉浸到课堂中,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心理防线。老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用诚意传达出自身对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愿意敞开心扉。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贯彻先进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何.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7(12):333.

[2]张妍梅.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课程,2021(12):336.

[3]周小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4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