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系统呼吸康复训练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系统呼吸康复训练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王翠翠  何娟  郑小妹 张扬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系统呼吸康复训练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2月-12月住院的80例中重度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并辅以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VC、FEV1和PEF较高(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AT得分较低(p<0.05),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重度COPD患者中,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肺功能和运动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护一体化;呼吸康复训练;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性的呼吸系统症状及逐渐加重的空气流动障碍为特点,特别是中度及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情况会持续恶化,肺功能会加快衰退,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目前,该模式已在骨科,血液净化,手术室,小儿科,康复医学中心,急诊等领域进行了推广,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肺功能训练对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但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者以照护、辅助为主,医师具备良好的复健知识,为医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对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干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中度、重度CO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分级标准;②均无意识障碍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在纳入研究对象之前,病人没有进行综合的医疗护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病人同时伴有骨关节疾病,重症肌无力,肢体残障,以及其它对行走有影响的疾病;③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④存在恶性肿瘤或者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不能与医务人员合作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的操作人员;⑥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相关研究者。80例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以2021年2~6月住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住院的4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体重指数、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一般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数据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在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和批准后,由病人和家属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具体内容包括:祛痰、气管扩张、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呼吸支持等。

1.2.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在出院前,对病人进行了出院指导,并要求病人每月一次的随访。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展开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系统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内容有:建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进行康复治疗师评估、制定系统呼吸康复训练方案等。

(1)组建一支综合性的医护队伍。首先,组建由两位主治医师、一位康复医师、六位护理员构成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科室医师的职责是制订治疗计划,并将病人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小组成员;康复医师针对病人的情况,为病人设计一套有条理的呼吸康复训练方案;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执行特定的护理措施,并对介入治疗的程序进行详尽的记录。护理人员要联合值班、查房,并在群内设立了一个群,使群内的成员能够及时、充分地交流。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以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训练、医护一体化、呼吸操等作为关键词,搜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以及维普等数据库,查找经循证医学支持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训练的证据,并结合本院护理专家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训练方案的整理,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2)系统呼吸康复训练项目:①认知干预:康复治疗师依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对COPD的认知情况,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比如,当病人对病情转归感到担忧时,医生会告诉他们,呼吸恢复训练对提高病情转归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呼吸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病人进行认知干预,其中包括了一对一的指导和咨询,从而使病人的认知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②心理护理:护士要进行心理护理,负责的护士要主动加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和交流,让病人了解到,树立强大的意志力能够提升疾病控制的效果,从而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在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告诉他们,消极的情绪对病人病情的控制有不利的作用,对病人的康复有不利的作用;教导病人如何放松自己,包括冥想,逐渐地放松自己的肌肉。同时,也要让病人的家人多和病人进行交流,给予病人一定的鼓励。

1.3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意大利科时迈公司生产的PonyFX型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患者的FVC、FEV1以及最大呼气流量。

(2)COPD评定量表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用CAT评定病人的病情。CAT具体包括了心理、精力、睡眠、气促、咳嗽等8个条目,采用6级(0~5分)评分法计分,最高得分4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两个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并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为单位,以百分数为单位,以X2进行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的FVC、FEV1和PEF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FVC、FEV1和PEF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而治疗组病人的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FVC/L

FEVI/L

PEF/(L/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25±0.27

2.59±0.36a

1.41±0.26

2.04±0.37a

2.58±0.34

2.75±0.38a

观察组

40

2.23±0.22

2.78±0.41a

1.36±0.21

2.23±3.34a

2.52±0.30

2.96±0.45a

t值

0.363

-2.202

0.946

-2.391

0.837

-2.255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CAT评分及6MWD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CAT得分、6MW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CAT得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6MWD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CAT评分及6MWD比较(x±s)

组别

例数

CAT评分/分

6MWD/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5.12±6.79

14.28±4.47a

310.09±51.96

366.15±48.24a

观察组

40

25.68±6.43

11.76±3.95a

307.44±49.78

389.69±47.21a

t值

-0.379

2.672

0.233

-2.206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COPD患者呈上升趋势COPD的特点是进行性气流阻塞,大部分病人因肺部病变而引起肺部的气体交换降低,造成呼吸困难,并伴有运动不耐受,气短等症状。COPD病程较长,而且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病、营养状态差。另外,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特别是中、重度肺脏通气不足时,会引起运动障碍和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呼吸康复对中重度COPD病人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病人的个体因素及临床医生的缺乏,病人的呼吸康复训练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病人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改善病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霞,吴颖,冯梅,朱晶.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9):61-64.

[2]沈艳芬,钱红英.CAT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7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