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黄建康   苏婉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文章意在探讨目前乡村在发展中的问题,了解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关键字:高等农业院校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针对农村建设发展提出的政策,旨在指导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该政策展示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经过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作为以农业特色为优势的高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结合院校专业特长,发挥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

一、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乡村发展的思想引领问题

    乡村发展的思想观念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方向和步伐。当前在乡村振兴中,一些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缺乏理解和接受。乡村想要振兴并不能单靠政府部门,而更是需要农民本身发挥自身能动性。这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乡村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 从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实践来看,人才是制约其实现的核心要素[2]。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活力会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服务过程中,但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任然缺乏一支相对稳定、且具有活力的人才队伍;乡村如何引进,留住以及如何培养具有活力的人才等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3)乡村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科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涉农高校应重点解决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农业交叉融合,在种质创新等农业重大科学技术方面加强布局[3]。以科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二、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

(1)院校师生为乡村服务的思想高度有一定局限性

高等农业院校部分师生认为回到农村发展前景不太乐观。他们可能对于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在城市或者海外发展前景更好,而不是留在农村做出贡献,所以这种心态就导致他们对于农村振兴缺乏真正的关注和投入,从而导致学生存在“学农不懂农”“学农不爱农”的现象[4]

(2)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队伍组建

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领域较为综合,涉及农,工科、理等学科,那么该如何组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队伍?如果是按专业组建服务队伍可以确保队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存在着学科不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按照不同学科进行队伍组建,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业优势,让每个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水平。但是对队伍专业性、针对性上可能存在保障不足的问题。

(3)院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着较大差距

高校所学理论往往比较抽象、概念性强,而实践中则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需要灵活运用理论来解决问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理论往往难以切实落地,而实践中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无法切实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理论往往难以切实落地,成为限制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

(4)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各项保障

高等院校在服务农业农村的过程中,如果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源保障、平台保障等各项保障,这样可以使他们极力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及优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激发师生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的热情。但就目前而言,院校在服务农业农村的过程中,各类保障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导致各类高校师生在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中,后劲不足。在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给参与其中的人员最大保障,这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比较实在难题。

三、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1)提升一种高度:提升院校师生为乡村服务的思想高度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乡村振兴理念与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农业院校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支有力的力量。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活动,普及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知识,让院校师生深入了解乡村现状与需求,增强其乡村振兴意识和责任感。其次,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乡村振兴活动,主动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等。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志愿服务”等多种项目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和动力。

(2)发挥两种优势建设一流队伍: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平台优势、发挥农科类学科优势,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流队伍

高等农业院校本身对于服务农业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有着很多先天优势如,专业团队、平台支撑以及农科类专业知识。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指示中的重要精神,涉农高校要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采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推动教育和劳动有机结合,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5]

(3)实现三个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社会保障与政策福利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相结合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乡村振兴服务中,不能单靠传统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应将现代的科技手段融合到我们的传统方式之中,多手段、多维度推动农业现代化。例如,通过运用遥感,卫星导航等技术,对耕地、水源、气象等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发展农村电商打通城乡之间的销售渠实现农产物销售等。

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中,社会保障与政策福利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可或缺的问题,做好社会保障与政策福利,可以保障队伍的基本生活权益,提升积极性和获得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长期发展。

为了理论知识与农业实践能更好结合,涉农高校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创建农业特色课程,建立立体综合育人体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感受传统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的魅力,感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发掘学生为“三农”作贡献的快乐源泉,通过“田间课堂”“土中讲台”,实现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和研究一体化,为涉农人才的业务素质提升、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四、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长远之策,又是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新时期农业特色高校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契机, 通过国家、涉农高校、乡村三者之间的交联合作, 推动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优势作用。

本文以高等农业院校为切入点,探讨各类高等农业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路径,不仅能充分发挥高校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高等农业院校在服务社会中的创新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涉农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大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究[J].质量与市场,2022(23):148-150.

[2]赵林艳.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4):88-91.

[3]汤颖梅.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 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1,(24):29-32.

[4]张成凤,方建斌.“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研[J].中国林业教育,2020,(03):28-33.

[5]亓晓飞,陈慧文.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育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130-136+14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