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与土壤污染防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7
/ 2

土壤环境监测与土壤污染防控策略研究

游雪锋

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18052

摘要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与过度利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指各种毒性物质进入土壤中并对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它们可能是来自于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化肥施用、废弃物处理等。土壤污染不仅对土壤本身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威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环境监测与土壤污染防控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污染;防控策略

引言

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研究土壤污染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土壤环境治理的原则

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和减少土壤污染物排放,避免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的发生和影响。综合考虑不同土壤环境问题,利用多种治理手段和技术进行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农业生产措施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土壤环境的综合治理。根据土壤污染的性质、程度和风险等级,对污染土壤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重点污染区域和土壤,加强监测、治理和修复措施。依托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治理措施。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本效益。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治理的认识和支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共同参与土壤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2土壤环境监测方法

2.1野外取样

根据监测目的和研究区域特点,在不同地点选择典型和代表性的样品点,确保样品采集结果具有代表性。在每个样品点附近确定取样点,通常以网格状或等距离布设。样品点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土壤的异质性和污染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整。准备好适当的采样工具,例如不锈钢铲子、清洁的锹或采样筒等。确保采样工具不污染土壤样品。到达每个样品点后,首先清除表层杂质和植被,并保持取样点周围的环境干净。确保取样点具有一定的面积,以获取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根据不同土层采集剖面样品、横向采集土壤剖面样品等。确保采到足够的土壤样品量。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采样袋或容器中。根据样品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如室温保存、冷藏或冷冻保存等。在保存过程中严禁样品污染。

2.2实地测量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常用的仪器包括土壤pH仪、电导率计、温度计、气体检测仪等。选择代表性的样品点进行实地测量。可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污染源等因素确定样品点的位置。在开始测量之前,清除表层杂质和植被,保持测量点周围的环境干净。使用土壤pH仪,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将电极插入土壤中进行测量。确保电极与土壤充分接触,并记录测量结果。使用电导率计,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将探头插入土壤中进行测量。确保探头与土壤充分接触,并记录测量结果。使用温度计或多功能仪器,将温度探头插入土壤中进行测量。可测量土壤的表层温度和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使用气体检测仪,测量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有关气体浓度。遵循仪器使用规范,确保测量准确和安全。

2.3遥感技术

使用航空平台搭载遥感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通过分析影像中的地物特征、光谱信息等,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监测。利用地球观测卫星采集的遥感数据,可以遥测土地利用与土壤污染信息。利用多光谱、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土壤湿度监测等。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如利用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推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状况等。通过遥感技术对有关土地的反射率、光谱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例如,利用高光谱数据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3土壤污染防控策略

3.1加强源头治理

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源的监管,确保其排放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及时发现问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控能力建设,提高工艺设备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农民采用秸秆还田、轮作休耕制度等措施,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调整土壤肥力。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减少垃圾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推广垃圾焚烧、填埋和堆肥等无污染处理技术,降低垃圾处理造成的土壤污染风险。严禁使用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饲料和农药。加强农畜产品的质量监测和标识,确保食品安全和土壤环境的协同治理。

3.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采用精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提高利用率,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加强土壤养分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水质和灌溉效率,减少水质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的流失,防止农田源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如农业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利用、有机肥料的生产利用等。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绿色农业的认知和理解。提供相关的环保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绿色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3.3加强农田源污染防治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采用措施如梯田绿化、水保工程建设、种植遮阴作物等,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对农田源污染的影响。大面积种植有机农作物和绿色覆盖作物,能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田源污染的风险。有机农业和绿色覆盖作物可以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质地,降低农田农药和化肥的渗漏风险。鼓励农民进行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通过农业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合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合理选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田源污染。

3.4开展土壤修复和整治

首先需要解决土壤污染的根本原因,加强源头控制,减少新的污染物输入。封闭、修复或关停污染源,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和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测量和评估工作,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类型和分布范围。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调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根据污染程度、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修复技术。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这些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如土壤挖掘、土壤覆盖和隔离等,通过去除和隔离受污染土壤,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并恢复土壤功能。利用化学方法,如化学稳定化、化学萃取和化学还原等,使污染物与土壤发生相互作用,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减少对环境和生物的风险。

结束语

土壤环境监测与土壤污染防控策略的研究是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和研究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媛.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43+76.

[2]吴燕.中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10):172+175.

[3]高飞鹏.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9):147-148.

[4]赵鑫.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监测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9):174-175.

[5]殷海龙.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山西化工,2019,39(0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