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3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黄芪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30例疗效观察

姓名:胡素巍 姓名:刘青云

单位:鹤壁华康肾病专科医院 省份:河南 邮编:456750

摘要: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30例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n=15)及试验组(n=15),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ALB、24h尿量、24h U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及24h UP均低于普通组,LB、24h尿量高于普通组(P<0.05)。论: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比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膜性肾病;临床疗效

膜性肾病成年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约占20%-40%。膜性肾病无特定发病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儿童患者则较为罕见。膜性肾病的起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表现,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胸腔积液等症状[1]。患者患病后如未经过及时医治,则会使病情进展为慢性肾功能减退,此时患者只能通过移植肾器官或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此,本文对黄芪注射液治疗30例膜性肾病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其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膜性肾病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普通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患者。

试验组:患者男女比9:6,年龄41-65岁,平均(48.48±3.02)岁,病程2-10年,平均(6.52±2.08)年。普通组:患者男女比10:5,年龄43-64岁,平均(48.13±2.95)岁,病程3-9年,平均(6.18±1.93)年。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膜性肾病;(2)患者无传染性疾病;(3)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均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病史患者;(2)高血压患者;(3)代谢异常患者;(4)药物过敏患者。

1.2方法

普通组使用西药治疗方式,所使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片(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841,0.75mg),本品为白色片,为微甜带苦。用法用量:口服。建议成人初始剂量0.75mg-3.00mg(1-4片)/次,2-4次/d。之后药物维持量需依据患者病情做出适当调整,约0.75mg(1片)/d。

试验组使用中药治疗方式,使用药物为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79,10mg/支),本品主要成分为黄芪,为黄色或淡棕黄色澄明液体。用法用量:肌内注射。2-4mg/次,1-2次/d;静脉滴注。使用250-500mg浓度为5-10%葡萄糖注射液对黄芪注射液进行稀释后使用,10-20mg/次,1次/d,视患者病情而定,使用剂量可遵医嘱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具体方法: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相关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6(IL-6)[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B)、24h尿量、24h尿蛋白定量(24h UP)。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s)表示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ALB、24h尿量、24h UP,并使用t检验。如差异P<0.05,则表明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23、IL-6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

1.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组别

例数

TNF-αpg/mL

IL-23pg/mL

IL-6(n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普通组组

15

152.31±15.15

83.43±10.23

130.82±11.28

75.15±6.24

88.51±9.53

57.05±5.73

试验组

15

152.27±15.19

50.99±7.31

129.05±11.53

48.16±6.73

88.75±9.68

36.05±5.53

t

0.0072

9.9925

0.4249

11.3897

0.0684

10.2134

p

0.9943

0.0000

0.6741

0.0000

0.9459

0.0000

2.2对比两组ALB、24h尿量、24h UP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B、24h尿量高于普通组,24h UP低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

2.ALB、24h尿量、24h UP比较±s

组别

例数

ALBg/L

24h尿量mL

24h UP(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普通组组

15

24.31±2.77

27.43±2.93

254.82±68.28

1210.15±101.24

6.58±1.23

3.74±0.57

试验组

15

24.27±2.73

32.99±2.52

255.05±69.53

1453.16±112.73

6.63±1.18

2.51±0.49

t

0.0398

5.5720

0.0091

6.2116

0.1136

6.3376

p

0.9685

0.0000

0.9928

0.0000

0.9104

0.0000

3讨论

膜性肾病是一种发生于人体肾脏中肾小球中的疾病,当患者肾小球滤过屏障被破坏或是足细胞发生损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膜性肾病相关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3],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相对来说成年人群患病的概率更高。临床上主要将膜性肾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尚无明确病因,多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造成的疾病;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如感染、系统性免疫病、恶性肿瘤等。

近年来,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我国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膜性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慢性肾病患者约有1.2亿人,其中膜性肾病患者约占14000万,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4]。由于膜性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临床上极易造成膜性肾病的误诊或漏诊,但随着病情进一步积累,患者可能会出现踝部和腿部大面积浮肿症状,同时伴有体重增加现象[5]。但膜性肾病症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差异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症状,因此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诊断,实现早期诊治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导致危害患者正常肾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各项数据相对比普通组来说表现更好(P<0.05),说明与西医治疗相比,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膜性肾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血液中的血清炎症因子,减轻患者炎症,改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患者蛋白尿症状,增加尿量,促进肾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在膜性肾病治疗中应用黄芪注射液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庆波.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4):613-616.

[2]范永欣,马瑛.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差异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9):0087-0089.

[3]徐静静.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0082-0087.

[4]徐小竹.丹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患者高凝情况的改善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76-78.

[5]王雯静.间歇式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膜性肾病伴蛋白尿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9):121-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