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廖丽宁

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恒大新城分校,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着纵深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教方法及模式也将迎来优化和革新。当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广泛推广,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将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本文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势,就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为迫切且严峻的要求,在此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新的教学要求。小组合作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不管是对课堂氛围的活跃,还是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关于合作教学如何深入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我们一线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作用及价值,在此环境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各级课堂中取得了广泛的运用空间。合作教学是一种探究、交流性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驱动学生共同学习、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合作教学中,学生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和探究,共同探索课程内容、分享知识和经验、合作完成任务和项目。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保障教学成效。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和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即时交流、交际,这可以直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同样,合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分析讨论、操作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切身思考和操作,其探究能力也会取得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实现科学分组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教学中,科学划分小组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置。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可结合不同的课堂主题和任务进行科学、适当的分组。如,对于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讨论,只需要随机分组即可。随即分组最为简单、最为快速,教师可通过抽签或随机数字等方式,将学生随机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之间没有特定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样,教师也可以按照兴趣和能力分组,此种分组方法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探究的专业性和热情,由此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二)任务课堂设计,驱动学生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是合作教学的关键性构成,针对小组合作教学这一形式,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方向,结合教材和知识点,进行多样化、趣味性、探究性任务设计。在任务的驱使下,各个小组有序分工,系统性展开探究,在探究中达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的目的。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绘制图形》一课中,为让学生学会使用绘图工具进行画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件,带领学生一步步利用绘图工具进行操作:先选择画图工具单击,利用鼠标指针指向画图位置,再按左键...在学生大致掌握画图工具后,可设计一个“我是建筑师”的合作探究任务,先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建筑呢中?怎样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建筑呢?同学们纷纷开始讨论自己的想法,在脑海中产生创意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成项目小组,实现具体操作。在此过程中,小组中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板块,如部分同学负责设计,部分同学查阅资料,另一部分同学利用绘图软件绘制房子的主体、门窗、房顶等。此类合作任务一经提出,学生们兴趣大增,立即行动起来。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构建合作教学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能动性   

激励机制起着重要的推动和鼓励作用。在每一次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系列物质奖励,或者为表现优异的小组颁发 “最佳小组”的称号,以此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保障合作教学效益。如同样在《绘制图形》一课中,教师可让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房屋精美、实用且别具一格。对于设计精美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并将之记录下来,作为“评优评先”小组的依据。如此一来,每一个小组的“竞争意识”显著提升,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组竞争中去。

(四)重视学习成果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合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评价则反映着

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人贡献、课堂表现等层面进行考察和评价。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个人贡献: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角色。评价学生的个人贡献可以从参与度、主动性、协作能力等方面来考察。比如可以通过记录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言的次数和质量。

    小组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十分重要。评价小组互动可以从讨论效率、信息分享、意见交流等方面来考察。比如可以通过观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小组讨论的效率和讨论结果,来考察小组互动情况。

    态度和表现: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评价需要围绕着学生的表现和态度。

总之,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应该多方位、全面化,只有多位评价,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总结: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和方法。但在合作教学的具体开展进程中,依旧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相应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合作教学的本质,掌握小学生的具体特征,才能实现合作教学的梯度性和层次性展开,保障合作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承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34):54.

    [2]夏前利.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