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

杨志华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中国制造与创造的发展中,技术工人队伍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凸显了技术工人的重要地位。然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给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职业院校亟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技能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

1职业院校服务技能社会的现状及面临的多重困境

1.1“重学历、轻培训”:类型教育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职业院校在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职业院校在招考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不足,职业院校的育训结合也受到了阻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教学条件不达标,师资力量短缺则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培训内容的不足也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在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校方面,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目前,职业院校主要依靠高学历毕业生作为职业教育师资来源。然而,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校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对教师的需求,这导致了教师队伍的短缺问题。

1.2“技工荒、求职难”:技能供给适配性有待增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和稳定扩大就业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才需求,而现代职业教育则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实用的技能培训,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解决“技工荒”和“求职难”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劳动者需要加强对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许多劳动者没有意识到通过技能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劳动者意识到技能培训的价值。其次,培训成本过高是劳动者对技能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接受技能培训,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培训成本。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贷款等方式来支持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提供培训机会。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需要与产业企业需求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2职业院校服务技能社会建设的应对策略

2.1加强培训资源基础建设,夯实技能供给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职业院校面临着转变的压力。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重视职业培训,提升规模和质量。首先,职业院校应该承接各类委培任务,形成特色项目培训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职业院校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特色项目培训品牌也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其次,职业院校需要改变学历教育的单一模式,加强资源建设。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非常重要。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业生涯的挑战。此外,职业院校应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2重组结构化师资队伍,提高技能供给水平

教师在职业院校全面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为了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院系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重组校企融合结构化师资队伍。这意味着鼓励教师走进行业企业、生产线,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组建结构化师资队伍,可以将高技能人才、技术能手纳入师资库。他们可以成为技术技能大师领衔、企业一线工匠+学校教学能手的主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由技术精英组成的教师团队,提供更加专业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另外,为了打通能工巧匠任教、晋升通道,需要建立校企联动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初中高级分级认定标准。这样一来,能工巧匠也可以成为教师,并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制定实训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认定标准,可以吸引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到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培训。

2.3开展精准精细技能培训,丰富技能供给内容

随着产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培训成为适应这一变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不同企业和个人的需求,职业院校应该制定“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以实现精准培训。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应该发挥“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优势,探索订单式培训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这种订单式培训机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数字化的普及和升级,职业培训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推进职业培训数字化升级工程,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提供数字化培训资源包、模块化专业培训课程以及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另外,职业培训机构还应该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营造“互联网+”培训的良好生态。通过线上教学,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为了适应产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职业培训需要制定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实现精准培训。同时,也需要适应数字化的升级,推进职业培训数字化升级工程,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此外,还应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营造“互联网+”培训的良好生态。只有这样,职业培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4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产业学院是一种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模式,备受关注。这种模式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应发挥“政行校企”多方合力,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了推动校企合作政策和理论的研究,可以成立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此外,也应该推广校企合作成果和经验,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可以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校企共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校企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文化方面的融合。同时,提升学校对企业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些努力,产业学院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结论

在推动中国制造与创造发展中,职业院校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技能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将能够为中国制造与创造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段晓聪,曾绍玮.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内蕴、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1):5.

[2]王星.从技能经济学到技能社会学:技能形成研究的多元面向[J].社会学评论,2022,10(4):33.

[3]曾天山.加快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45.

[4]岑华锋.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多重困境与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