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朗读”在《致橡树》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浅探“朗读”在《致橡树》教学中的运用

刘艳妮

西安市临潼区职业教育中心       710608

【内容提要】:朗读作为语文基本能力之一,历来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舒婷的《致橡树》作为她的代表作,自然也可以通过朗读这种方式来学习。朗读时我采用“四读”法,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音读即读准字音,意读指理解文意,情读为体会情感,美读是领悟美文。通过这“四读法”来学习并赏析这首现代爱情诗《致橡树》。

关键词:朗读  致橡树   运用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修定版的中等基础模块的内容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这三部分都或多或少和“读”这一能力密不可分。中职语文教材修订版第三版前言中有这样的文字:修订后的课本,文体和文本样式更加丰富,文学作品、实用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比例更加合理,有助于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在“练习和思考”中,围绕课文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与“阅读与欣赏”中的“教读”和“自读”,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全面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语有“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这些名句都充分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朗读更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文句都是朗读在诗歌鉴赏中最有利的明证。

在上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引下,我通过舒婷的《致橡树》来指导学生体验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并借以抛砖引玉来带领学生学习诗歌和带有浓郁情感类的散文。首先我提出朗读中的“四读法”这一方法,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音读即读准字音,意读指理解文意,情读为体会情感,美读是领悟美文。让学生对于“四读法”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将这种方法辅助于语文教学之中。

做法如下:一、音读。先让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并留意节奏停顿。使得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老师完成纠正并强调字音的教学任务。

二、意读。读题目“致橡树,”思考并理解题目内涵,了解作者及朦胧诗派,赏析诗歌内容及大意1.题解:(1).标题“致橡树”,补充完整是什么?木棉致橡树  木棉致橡树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在这里有一种“倾诉”“表白”之意(2)结合文中语句,理解“橡树”“木棉”的各自代表的形象   A.木棉代表柔韧之美的女性(诗人 抒情主体 我)B橡树代表阳刚之美的男性 ( 爱的另一方)

  1. 了解作者并阅读作者的相关知识(1)作者舒婷:  当代著名女诗人,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泉州,1969年开始写作。 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期的中国诗坛。 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冰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2)朦胧诗派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2. 品读诗歌:注意诗人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 意:就是作者心中的情 ,象:就是自然外界之物 。(1)请大家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以“不,这些还不够”为分界线为前后两层,第一层   否定传统的庸俗的爱情观   第二层    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2)第一层阅读并思考各个意象的内涵以及爱情的类型。主要否定了传统庸俗的爱情观,即依附性爱情和奉献型爱情。(3)第二层深情诵读并归纳新型爱情,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爱情。

三、情读  读出诗歌情感    在小组朗读,大家深情诵读的基础上总结这首诗歌的情感:

1.对传统的庸俗爱情的否定和鄙视之情

2.对现代型爱情(即伟大的爱情)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3.体会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和呼唤之情

四、美读   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本文的艺术之美,从而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  就是在特定背景下,借助对某一象征物的状写描摹来表达思想感情。

2.象征      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致橡树》就是属于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主要使用了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然后再聆听名家的朗诵视频,即聆听并观赏著名艺术家丁建华的朗诵《致橡树》,感受诗歌的魅力。并仔细揣摩品味,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模仿着诵读,并独立朗诵诗歌。让几位学生展现自己的朗读成果 ,其他同学做以简单的评价。

通过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这四读法来赏析《致橡树》,大家就对舒婷的《致橡树》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赏析,并再通过聆听名家诵读,自己反复体验揣摩模拟名家朗读的方式来朗读《致橡树》,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深刻赏析当代女诗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以此作为依据,学生可以学会并掌握诗歌和抒情性浓郁的散文的学习方法即朗读“四读法。”这种简单且易学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热爱语文、喜欢语文的能力得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能够进一步得以提高,初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进一步得以培养,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1.第三版前言              中等职业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

2.《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语文必修5     2004年6月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

              4.《致橡树》              舒婷

              5.“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