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陈佳美

嘉善县中医医院 314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针灸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结果: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H-B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H-B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低(P<0.05)、Sunnybrook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高(P<0.05)。结论:对老年周围性面瘫行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针灸;老年周围性面瘫

老年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主要影响面部肌肉的运动和表情功能,典型症状包括突然性面部肌肉无力、下垂、眼睑不能紧闭、口角歪斜、口水溢出、哭笑困难等。该病与贝尔氏面瘫相似,但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其病因多数情况下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和血液循环问题有关。对于该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可以提高康复机会[1]。目前西医主要是以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手段治疗,但中医针灸疗法对老年周围性面瘫也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为观察分析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现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针灸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针灸组中男性、女性各19例、16例,年龄为60-75(68.42±3.49)岁,病程为1-7(3.52±1.24)d;常规组中男性、女性各20例、15例,年龄为61-73(67.84±3.62)岁,病程为1-8(3.63±1.31)d;两组的一般资料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令患者按说明书服用甲钴胺片、醋酸泼尼松龙片及维生素B1片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先令患者取端正坐位,由专业医师为其行对额肌、眼轮和口轮匝肌、鼻旁面肌、嘴唇肌群及颊肌等部位的训练,各重复5-7次,再令患者自主练习皱眉、闭眼、噘嘴、露齿及鼓气等动作,各重复5-7次,3次/d。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牵正穴、下关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阳白穴、风府穴以及双侧合谷穴和风池穴,视情况再增加廉泉穴(伴味觉异常)、听宫穴(伴听觉异常)、攒竹穴(伴合目困难)或口禾髎穴(伴鼻唇沟浅),于每日全部康复训练结束半小时后开始施针,选择0.25 mm×25-4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华佗牌),先对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注意针刺宜浅、手法宜轻,其中牵正穴、下关穴和太阳穴得气后,针柄插入1 cm左右长度的艾柱,待燃尽后复行针灸,共行3次,其他穴则留针30 min,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评分(面瘫程度)和Sunnybrook评分(面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别用率、(x±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并分别行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表[n(%)]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针灸组(n=35)

19(54.29)

11(31.43)

3(8.57)

2(5.71)

33(94.29)

常规组(n=35)

9(25.71)

12(34.29)

6(17.14)

8(22.86)

27(77.14)

x2

5.057

P

<0.05

2.2 治疗前后的H-B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H-B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针灸组的H-B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低(P<0.05)、Sunnybrook评分较常规组显著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B评分和Sunnybrook评分对比表(分,x±s)

组别

H-B评分

Sunnybrook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针灸组(n=35)

19.75±3.37

7.55±2.21

37.44±4.21

50.86±6.49

常规组(n=35)

19.69±3.41

13.24±2.38

37.26±4.37

44.26±5.71

t

0.072

5.315

0.058

7.36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老年周围性面瘫虽然通常是自限性的,但仍可能导致患者面部功能障碍和心理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专业的康复支持对于减轻该病病症严重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临床上,中西医对老年周围性面瘫各有治疗经验。西医通常是以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药物首选甲钴胺片、醋酸泼尼松龙片及维生素B1片。中医则以综合针灸疗法为主,在实践中结合了针刺和艾灸,能够同时产生多种效应,包括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恢复神经功能等,这有助于全面治疗周围性面瘫,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2]。并且,相对于某些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通常更为安全,因为它不涉及药物的副作用和过度依赖。此外,针灸还是一种相对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要进行定制,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3]

综上所述,对老年周围性面瘫行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伟.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5):107-108.

[2]贾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21,33(01):144-146.

[3]贾诚,陈利锋,冯小剑等.针灸治疗老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07):439-44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