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

李雅楠

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272100

摘要: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好相应的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水平。但是,当前的院校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负担较重,不少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从而造成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问题。为了更好地培育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我们需要分析劳动精神培育现状,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培养路径,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劳动精神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估一个学生的优秀品质,需要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评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劳动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去,缺少劳动精神的教育工作依然是不够完善的,不利于学生良好三观的培养。技工院校的教育比较侧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和普通的中学相对比而言,专业教学对于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劳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功效,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技工院校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一)劳动精神培育力度有待强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习惯运用高科技产品,注重享受生活,比较习惯安逸的工作氛围,少数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劳动者比别人地位更低,劳动本身就是改造,从而造成了学生不会劳动、不想劳动、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问题。学校是培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对于劳动精神的培育力度有待强化,甚至有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师资,是一普遍现象,技工院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技能发展,劳动课程被专业课取代成了不争事实。

(二)劳动精神培育的落实不到位

新的发展局势下,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劳动教育主要是经过劳动实现教育学生的目标,但是部分学校的劳动和教育工作不够协调,发展不够统一,从而造成劳动和教育单独存在,劳动精神培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显然片面化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并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劳动精神的培育内容和模式比较单一

劳动教育实际上就是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进而完成教育任务的行为。少数学校对于劳动精神培育工作的认知不到位,片面地把劳动精神培育看成了大扫除、卫生检查和评估工作,把其看成生活劳动的组成部分,培育内容和模式相对简单。技工院校应该利用职业的特性,充分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劳动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方式

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现状,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出更加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主要包含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内容,如何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是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认真探索劳动精神培育在职业学校的有效开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

通过积极的劳动才能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技工院校需要充分发挥校内资源的作用,把校园内的绿化带进行分类管理,分配给不同班级进行管理,指导学生积极修剪、施肥、爱护花草树木;安排学生轮流到食堂劳动,体会到厨房师傅门的不容易,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感受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我们还可以邀请劳模进校园、观看劳模先进事迹影片、校园艺术节展示技能作品、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在生产中融入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工作能力,技能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获得,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需要积极革新教育内容和模式;在专业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企业准则要求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生产劳动成果,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增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应共同努力,编制科学的生产实践操作流程,制定教学任务和考核准则,在学生毕业之前,就业处还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劳动、创业的讲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些立足于岗位需求的生产活动,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德。

(三)在服务中彰显奉献精神

通过积极参加劳动,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还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技工院校可以采用志愿者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社区开展志愿劳动,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职教宣传活动,对大众进行设备免费维修,走进公开场所,开展“学雷锋”活动,学生在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升华了思想、提高了担当和奉献的优良品质。

(四)创造劳动机遇,提高学生的劳动参与度

  为了激发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热情,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劳动机会,特别是和学生专业紧密相连的劳动机遇。比如,创建校企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机会、兼职机会等,并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还能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兴趣。不仅如此,院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体育、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劳动中,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劳动参与度。

(五)加强劳动教育力度,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技工院校需要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掌握劳动技巧,进而提升劳动素养水平。不仅如此,院校还要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劳动纪律,比如签到、报到、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加强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力度,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院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技能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而提升其劳动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非常重要,需要不同方面人员的共同配合。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方面都要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工作,发掘学生的劳动潜能,让学生通过劳动提升自我,实现劳动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季菲.探索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J].新课程,2023(06):160-162.

[2]徐思思.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育人的目标与实践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04):166-168.

[3]周广慧. 上海市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