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学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小学语文预学的研究与实践

赵莹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思维,培养感情,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学、教学

一、重视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课前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没有预习就会造成课堂上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我和小树共成长》一课时,让学生先通过朗读感悟小树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并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了许多生字词,不认识的就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在解决生字词时,我让学生注意到两个关键问题:(1)什么时候要给小树浇水? (2)为什么要把水缸注满水?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这样做不仅使课堂效率提高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

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预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如在教学《秋天》时,教师让学生先读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秋天要到?”并通过出示课件进一步明确秋天的特点:天气不冷不热、秋高气爽、落叶纷飞。在明确了课文内容后再读课文,先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最后再读课文,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通过这样的预习方法,学生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要自学的内容了。教师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三、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进行预习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法。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我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绝句》,然后出示这首诗的题目,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一位同学这样说:“我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来看一看吧!”接着我出示这首诗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这首诗的特点,然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对预习有了兴趣。接着我再出示《古诗三首》中另外三首诗:《泊船瓜洲》《竹里馆》《长相思》。这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的意境的,让学生边读边想想自己对其中哪一句感受最深?

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他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以疑启思,以疑启问。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再让学生讨论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及形象。有的同学提出:“孔乙己的形象是否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有的同学提出:“孔乙己为什么会被众人所打呢?”……我马上抓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接着我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细读课文,然后再解决疑问。这样通过自学、讨论、质疑、释疑等环节,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要做好预习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有一个初步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预习导学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二是要把握学生的思维走向和认知特点;三是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批注和思考。

六、评价机制的建立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如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可以把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习作能力的评价,可以把习作水平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会学习和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我认为应以引导为主,同时还要注重鼓励与表扬。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及时引导、严格要求,相信学生会有一个很好的自学效果。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七、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方便等特点,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网络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通过网络搜索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查找和分析,更清楚地认识了课文内容,也了解到了作者是如何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中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实现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如在学习《小草》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上网去收集有关小草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精神等方面的资料,并请同学们查找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和评价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君.小学语文预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七彩语文,2023(32):90-92.

[2]陈家春.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预学—展评”课堂的实践与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1):19-20.

[3]李玉玺,齐方国.助学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以小学语文教学生态重构研究与实践为例[J].中小学校长,2020(0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