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俄语教学管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基于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俄语教学管理方法

张伟汉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150001

摘要: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改革的政策,创建双一流从目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来看专业+俄语人才培养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且趋于重视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从以往的教学管理角度出发,暴露出了很多的管理问题,课程形式单一、课程内容陈旧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本文对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俄语教学管理方法

关键词:专业+俄语;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一、专业+俄语人才培养现状

1、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多数俄语院校培养目标为培养俄语的语言基础知识及语言应用能力,导致翻译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别无二致,翻译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强化,翻译水平不能符合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区分度低

目前,高校俄语专业各个在课程设置上大体相似。受学生多数为俄语零起点这一现实因素制约,传统语言类课程仍然占据较大比重,部分课程缺乏应用性,不同方向的毕业生区分度不大。

3翻译实践不够

俄语零起点学生需要时间掌握俄语基本词汇和语言规则,挤占了翻译教学,减少了学生翻译实践机会,翻译能力提高有限。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与俄罗斯联合举行的活动大大减少使学生的翻译知识的实践都成为纸上谈兵。

4课程教材建设落后

教材还在沿用一些老版本,词汇、术语、技术都很陈旧,甚至很多技术早已过时,对于科学、社会、经济的前沿毫无涉猎知识与社会现实脱钩,使学生所学与所用脱节,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5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学生翻译能力的高低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而大多数高校通常采取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成绩评定方式,导致学生对时事翻译的积累不够积极,只对教材考试的内容下功夫,人为地使所学与所用脱节。

6师资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外语学界、外语院系对翻译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的现实令人尴尬不已,具备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有限,俄语翻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二、解决办法

1目标定位明确

黑龙江地区的俄语翻译专业应该定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龙江丝路带建设”①,培养适应黑龙江省发展需要的俄语翻译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基本知识与能力,了解俄罗斯国情和俄罗斯的文化;具有独立的俄语翻译专业交流能力;能处理对俄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综合能力;达到国际贸易和俄语双专业本科毕业水平。总而言之,满足社会对俄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完善课程设置

外语+专业是翻译人才的基本要求,语言能力是基础保障,但文化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等也是翻译水平的有利保障,因此可以以培养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立相应的课程:如各种通识型课程、口译和笔译的实践课、科技翻译、旅游翻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总体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诸如科技翻译、旅游翻译等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多种体裁,了解掌握不同体裁的语言特点。其次,翻译能力取决于双语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添加如现代汉语,美文赏析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母语能力和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最后,翻译活动会涉及各个行业的知识,因此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

3加快教材建设工作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材的建设,而系统科学地编写符合时代的翻译教材就显得十分紧迫。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参与意识,认真研究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学生层次和课程开设学期进行精准定位,多渠道研讨,本着实用性、难易度适中的原则编写教材。

4改变教学方法

翻译课堂在很多高校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翻译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②,大量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学习的转变。

5创建良好地翻译氛围

学习氛围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在入学之初可以举办翻译的学术讲座,激发学生对翻译的热情,渲染学术氛围。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俄语沙龙或俄语角等社团活动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再次,鼓励学生参与出国赴俄项目。最后,积极举办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翻译比赛,快速地促进学生进步。

6完善考试机制和成绩评价体系

国内很多高校对于翻译课程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考试和过程性考核,后者相对合理。翻译实践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此外还可以把学生每学期翻的译量和翻译成果(翻译比赛获奖)计入成绩考评系统,激发学生翻译热情,促进学生参加翻译比赛和考试,整体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7加快师资建设

现阶段翻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可以通过有三大途径:一是聘请国内外的有过大量翻译实践的专业的资深翻译,二是引入国内外高校的相关人才,三是培养本单位的师资队伍。”③总体来说,前两项举措有利于快速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但不稳定性也相对比较高;而后一项举措见效较慢,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大学生实习基地是学生校内学习的有效补充手段。因此,高校应较强与相应企业的联合合作,如与产业园、跨境电商、高新技术园区、甚至是翻译公司或旅行社之间的联系,实现学校和企业利益的双赢,促进学生将所学化为所用,更好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应面向社会,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将课程设置与国家对俄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庆利,李伟,王宇等.中俄基础教育合作框架下高中俄语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6):53-57.

[2]程雨潇.“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7):109-111.

[3]王婷.基于中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研究的俄语人才培养[J].黑河学院学报,2022,13(03):78-79+95.

[4]周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服务区域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22(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