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谭美娟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4040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有效性传输,又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引导,从而切实保证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展示数学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发挥出数学的本质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研究数学,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

(一)具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层面,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形式化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首先会表现出具象性思维特点,喜欢具象学习知识与问题内容,会从问题的表面直观体现看待问题,难以把握抽象知识。特别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往往只能思考眼前情境中的事物本质与变化,从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对象被局限在具体教学材料上。具象思维下学生无法发掘问题的本质,不能创新学习方式与方法,只会套用数学公式,阻碍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但随着儿童不断参与实践学习,不断锻炼与拓展,会逐渐掌握复杂的知识,并学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虽然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不断提高,但仍然处于中等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维无法实现拓展与延伸,只能简单使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方式。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之后,会通过简单的推导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解决一系列问题。

(三)缺乏整体性思维

所谓整体性数学思维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会全面分析问题,并对问题的不同视角进行研究,从而思考问题的内在结构与整体分布。小学生对具象思维有一定偏爱,抽象逻辑思维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出现思维比较零散与混乱的情况,缺乏整体性思维能力。针对数学教材中编著的逻辑性知识内容,小学生对知识无法全面掌握,未能明确理解章节间知识存在的关系,对知识缺乏整体认知与理解,在相关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表现出想象力与联想力不足的情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注重数学公式与知识形式的记忆,对其内在本质缺乏思考与研究,无法掌握数形之间、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划分数学学习方法的难易程度。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夯实数学基础,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只有将基础知识牢牢掌握住之后才能够在无论怎样的数学题目中都能够有思路进行解答,使得学习数学变得更加的轻松和简单。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采用最佳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来理解数学概念,既能够让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更加强烈,又能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随时的调取数学概念,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借用多种多样的教具,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在教具的帮助下对于较难的数学概念能够轻松易懂的掌握,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

例如,“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是三年级学习乘除法的一个新台阶,倍数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由来,切实理解倍数关系,以动手促动脑,为后面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找到解答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感知数学概念的内在含义,并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来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意义,从而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变得清晰,以至于在今后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手到擒来。

(二)引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不断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些通过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树立创新意识。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了解,让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中提升创新能力,树立起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可视化的资源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加强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发放微课资源,让学生提前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他们能够在课上解决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延长和拓展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群体,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逐渐培养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应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经验中抓住“做数学”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探索性与开放性问题中学会表达与展示自己。因此,教师要注重渗透情境教学的趣味性与活动性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与重要性,进而形成一种“独立思考且能应用”的普遍想法。

例如,在学习线段和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绘制不同角度的三角形,指导学生手工做三角板。尽管学生观察多媒体并模仿其呈现出来的内容,但是画出来的三角板仍各不相同,且不知道具体的角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为此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思考,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沿着一条直线画出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着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之后平移三角形,这是根据教学课件完成的。教师进而提出疑问:“大家画出来的三角形都有些形状上的差异,有没有相同的部分?”同学们开始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并在教师“尝试着探索角、边及数量关系”的提示下,开始用直尺与三角尺进行测量,最终得出了结论。在这一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或主题,而是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思考。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并逐渐解决问题,在提升数学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还发挥了数学的趣味性,促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主动养成思考的习惯,并能够熟练运用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全面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参考基础,展开针对性的培养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发散与拓展,从而保证思维发展的全面性与深刻性。

参考文献

[1]张广凯.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9(15).

[2]桑耿.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

[3]王玉凤.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2,(08):46-48.

[4]王彦壬.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