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李锡姣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于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协同家属进行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分别在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管道堵塞、隧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膜炎、管道堵塞、隧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应用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减少了患者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协同家属健康教育;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费用经济,可自行操作,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免去往返于医院奔波等优点。然而由于出院后腹膜透析多由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操作,而此类人群多缺乏医学背景,对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缺乏足够的认识,腹膜透析操作中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不到位、省略相关步骤等,导致腹膜炎、隧道感染、管路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透析的充分性,还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加治疗和护理难度[1]。常规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多以患者为主体,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技能培训,然而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可能在操作中发生偏差和不规范,导致腹膜透析质量的下降。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将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健康教育的整体,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中来,对患者日常腹透操作予以帮助和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本文将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将患者应用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减少了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肾内科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符合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指征,排除治疗禁忌;(3)排除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4)排除透析前已发生腹腔感染者;(5)排除认知、沟通障碍者;(6)知情同意本研究。家属的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为患者主要照顾者,每周同住时间≥4d;(3)沟通、认知正常;(4)配合度良好;(5)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及其家属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协同家属进行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具体方法如下:(1)培训阶段:将患者及其家属作为一个健康教育的整体,尤其对于年老体弱、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将其家属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腹膜透析的作用、原理、操作过程、禁忌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表现及如何预防和处理等,提高患者对腹透的认识和重视。通过一对一演示法,指导患者腹透操作的步骤,如操作环境必须清洁,通风良好,每日2次紫外线消毒,操作台应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擦拭。规范采用“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后方可进入操作间。检查腹膜透析液的有效期及有无变色、变质、渗漏,指导患者掌握腹透液使用方法,终末处理方法,了解并掌握腹透装置。操作前应观察并评估出口处有无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敷料并固定导管。指导患者超滤和干体重的概念,学会保持体液平衡,透析前后应称量透析液,记录并总结出入液量和超滤量。测量并记录血压、体重、尿量。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观察并判断腹膜炎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3]。(2)考核阶段:安排考核,包括书面考核和技能考核。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根据腹透常见问题及重点知识,编制腹透知识考核问卷,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超滤和干体重的概念、腹透常见并发症及症状、并发症的处理、操作中异常情况如何处理等,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帮助护士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腹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操作考核,由患者或其家属单独操作护士在旁进行观看和点评,对其操作不当之处给予纠正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1 自我管理:采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饮食、换液、并发症监测、处理操作中异常情况及情绪管理、回归社会共28个条目,总分0~84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者腹膜透析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膜炎、管道堵塞、隧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腹膜炎(n)

管道堵塞(n)

隧道感染(n)

并发症(n/%)

自我管理能力(分)

观察组

43

1

1

0

2(4.65%)

65.59±2.28

对照组

43

2

3

1

6(13.95%)

51.17±2.33

P

<0.05

<0.05

3、讨论

腹膜透析患者可在家中独立进行腹透操作,与血液透析相比,节省了往返医院治疗的时间和费用。然而由于操作者多为患者或其家属,其缺乏医学背景,消毒隔离知识淡薄,极易省略步骤或不规范操作,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4]。部分患者年老体弱,记忆力较差,单独操作腹膜透析可能发生多种问题,安全性较低。

家庭是患者主要治疗和护理地点,家属是与患者相处时间最长、最熟悉患者的人,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将其纳入健康教育的对象中,对患者日常腹透操作予以帮助和监督,及时发现患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观察是否发生腹透相关并发症并予以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将协同家属健康教育应用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减少了患者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斯杏,何秀娟,陈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病人反复住院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8):799-800

[2] 郝润霞,宋张红,任爱花.家属参与腹膜透析培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9,26(12):36-38

 [3] 何丽君,孟莹莹,成巧梅.授权教育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7):71-72

[4] 陆婉湘,邢小红.国内外腹膜透析培训现状及我国未来培训展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15-17